正确答案: C
膜电位的变化是全或无的
题目:关于疼痛的发生过程,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解析:膜电位特点是: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局部、不可传导,且幅度随距离而衰减、随时间而消失;可以累加、总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局部反应电位增大,细胞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时,便会暴发一个动作电位,产生可传导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传导过程中具有下列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和非递减性。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椎管内给药的优点在于()
A,B和C
解析:A.椎管内给药的前提是直接将药物注入脑脊液,因此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B.针对相同的疼痛,椎管内给予吗啡是口服吗啡效果的300倍。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给予吗啡的转换比率大约为1:10。静脉和口服吗啡的转换比率为1:3,因此10×10×3=300。
C.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椎管内给药的不良反应能减少。
[单选题]下列决定所形成的药物-受体复合物数量的因素有()
药物的受体亲和力
解析:药物的受体亲和力将决定形成的药物-受体复合物的数量。效能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的能力。
治疗指数(TI)与药物的安全性相关。半衰期和分泌是药物的清除特性,且不影响药物-受体复合物的形成。
[单选题]下面对外科感染局部治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中医疗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补益脱毒、益寿延年
[单选题]治疗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头痛的措施,错误的是
头部降温
解析: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头痛通常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典型症状是坐起时加重,卧床可减轻。表现为严重的枕部头痛并向后颈部放射,重者可出现全头痛并伴耳鸣、视觉模糊和复视。发生机制是脑脊液外漏,脑脊液压力降低使脑膜血管和颅神经受牵拉所致,自体血充填治疗效果最佳,其他方法卧床平卧、输液和使用镇痛剂等。现在未有头部降温有效的报道。
[单选题]病人外感风寒其脉可见( )
浮紧
[单选题]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黄柏
[单选题]痰疾多首选( )
丰隆
[多选题]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
主运化
主升
主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