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少于6个月
题目:关于轴索神经松解,下列最准确的是()
解析:A.苯酚有可能由于其重比重而有用,但相比酒精没有明显的优点。
B.在50%—75%的患者中均报道了优良结果。
C.椎管内阻滞后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报道为4个月。
D.膀胱麻痹与运动麻痹发生于接近5%的治疗后患者中,肠麻痹则为约1%。
E.无证据表明硬膜外阻滞比蛛网膜下腔阻滞更有效果或风险更低。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降血钙素可以作为除了下面哪项的辅助治疗药物()
术后痛
[单选题]以下不是幻肢痛的形成机制的是()
交感抑制
解析: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在幻肢痛的生成、尤其是持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年猴子截肢及去传入支配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发生重组,这些变化是皮质特有的,但也可能是,至少部分是丘脑水平的变化甚至脑干和脊髓水平变化的结果。脊神经后根切断后,激发皮质和丘脑活动所需的阈值降低,嘴和下巴侵入代表上肢和手指区域的已经失去其正常传入刺激的皮质。相似的重组也已经在人类中被观察到。在截肢者的丘脑,一般对刺激无反应的神经元开始产生应答,并且其促生长的活性亦有所增强。一系列的事件似乎都与幻肢痛的产生有关,它始于外周、脊髓、脑干、丘脑,并终于大脑皮质。
[单选题]下列关于针灸疗效的科学依据中,说法错误的是()
针灸止痛作用不能通过血液或脑脊液的输入,而从一个动物传向另一动物
解析:在被广泛接受的针灸方法中,针刺肌肉神经纤维传导冲动,可以刺激脊髓、中脑、下丘脑-垂体系统。随后,它们释放β内啡肽到血液和脑脊液中,远距离产生镇痛作用。针灸的效果不是立即产生,而是要经过20—30min的诱导时间才会产生。镇痛作用会在针灸后持续1—2h。抑制内啡肽酶降解的药物会增加针灸效果。针灸镇痛效果可以经由脑脊液和血液之间的交叉循环在两个动物之间传递。
[单选题]下列关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抑制COX-2的活性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解析:COX至少存在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COX-1在体内基础表达,调节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COX-2是一种诱导酶,只有在受诱导情况下表达。NSAIDs抑制COX-2的活性达到治疗目的,抑制COX-1的活性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