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有关骨度分寸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黄疸的主要病机的是( )臀横纹至腘横纹的距离是14寸
膝中至内踝尖的距离是13寸
两乳突之间的距离是9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是12寸#
胸剑联合至耻骨
- 血证的主要病因为( )带下过多的辨证在于辨别( )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常用方剂是( )热伤血络#
气不摄血#
瘀血内阻#
寒凝血脉
情志抑郁量#
色#
质#
气味#
舌脉#镇肝熄风汤
大定风珠
补阳还五汤#
羚角钩藤
- 属于消食剂的是(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瓜蒂散
温脾汤
大黄牡丹皮汤
- 人体血行停止,心与脉的搏动消失,生命也随之终结,是因为( )阳气衰竭
肾气衰竭
心气衰竭#
脾气衰竭
肺气衰竭
- 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近日来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结代。本病应辨证为(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
心阴不足
- 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
痛如鸡啄
纳呆口苦
壮热不退
- 银翘散的主治病证是( )患者时常失眠,急躁易怒,头晕目眩,胸闷胁痛,口干口苦。应辨证为( )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虚证
风热表证#
气虚外感证
风湿表证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痰热扰心
心虚胆怯
肝火扰心#
- 30岁,整天抑郁不乐,渐至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喜怒无常,脉弦滑,镇心安神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理气解郁,逐痰安神
理气解郁,化瘀安神
- 针刺不当易引起气胸的腧穴是( )天府#
中府
尺泽
侠白
鱼际
- 但热不寒可见于( )固本止崩汤主要适用于( )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 )表热证
虚热证#
里实热证#
湿温病#
气分证#崩漏血热妄行型
崩漏瘀滞冲任型
崩漏脾气不足型#
崩漏肾阳虚型
崩漏肾阴虚型火
湿
痰
- 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血证的主要病因为( )中风阳闭,灌服可选用( )乳香#
青皮
沉香
鸡血藤#
五灵脂#热伤血络#
气不摄血#
瘀血内阻#
寒凝血脉
情志抑郁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
解语丹
参附汤
- 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下消最显著的特征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水泛滥证水肿的表现的是( )人是一个恒动的机体
病理上的恒动观#
生理上的恒动观#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多食而瘦
渴而
- "水"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是( )内服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受纳
寒凉#
滋润#
向下#
静藏#人参#
白术#
甘草#
茯苓#
大枣龙骨
磁石
牡蛎
朱砂#
石决明
- 关于涌泉穴的说法,正确的有( )下列不属于白虎汤组成药物的是( )肾经井穴#
为肾经经气所出
五行属金#
可治失音#
可治小便不利#生石膏
知母
甘草
生地#
粳米
- 气与津液的关系可表现为( )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津能摄气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寒者热之
- 下列属于正治的是( )下列选项中,郁证常见的病因病机有( )舌体瘦薄,舌绛而干,说明(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通因通用忧思郁怒,肝气郁结#
郁怒伤肝,肝气犯胃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心血不
- 补法,主要包括( )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 )下列属逆治法的是( )补气#
补血#
补阴#
补心
补阳#心、肝、脾#
心、肺、脾
心、肝、肾
心、肺、肝
肺、脾、肾热因热用
热者寒之#
用热远热
用凉远凉
塞因塞
- 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析,呼吸困难可以分为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中毒性#
心源性#
血液病源性#
肺源性#
神经精神性#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调和诸药药性
- 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 )手太阴经#
足厥阴经
足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 中医学"治未病"是指( )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未病先防#
治标治本
正治反治
扶正祛邪
既病防变#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
痛如鸡啄
纳呆口苦
壮热不退
局部中软应指
- 药物的性味归纳正确的是( )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下述选项中,与疠气流行较不密切的是( )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
咸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心阳
肺气
脾阳#
肝阳
肾气气候反常
环境因素
预
- 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治法为( )以下选项中,痈的临床特点有( )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肝旺泻心
滋水涵木#
培土生金#
佐金平木
益火补土#起病缓慢
易肿#
易脓#
易溃#
易敛#心、肝、肾
- 菊花的功效是( )面黄主病有( )解毒#
透疹
明目#
利咽
疏风清热#脾虚#
湿#
热证
痛证
寒证
- 膀胱经的体表走向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外感腰痛致病病邪的是( )热痹的治法是(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疏风祛湿#
清热解毒,凉血除痹
祛风化湿,通络除痹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镇惊定志,养心安
- 经络学说的产生与下列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是( )二陈汤的君药是( )熨法
针灸#
气功#
推拿#
敷药半夏#
橘红
茯苓
橘红、茯苓
半夏、橘红
- 内伤发热的特点为(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 )发热缓慢#
病程较长#
不恶寒或怯冷得衣则解#
发热时发时止或发有定时#
时伴有自汗或盗汗#邪犯肌表
外邪入里
邪在半表半里#
邪犯肠胃
邪犯肺卫
- "金"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治疗血淋的常用方剂是( )条达
肃杀#
潜降#
收敛#
润下八正散
小蓟饮子#
五苓散
茵陈蒿汤
三仁汤
- 经络学说的产生与下列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是( )"塞因塞用"不适用的病证是( )熨法
针灸#
气功#
推拿#
敷药脾虚腹胀
血枯经闭
食积腹胀#
肾虚癃闭
以上均非
- 对下列相关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归类正确的是( )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是( )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功能属阳,物质属阴#
气属阴,血属阳
亢奋属阴,抑制属阳
脏属阴,腑属阳#荆芥、防风#
羌活、白芷、细辛#
薄荷#
- 任脉的终点是在( )目内眦
口唇
目眶下#
胞宫
会阴
- 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 )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气消#
气结
气上
气下
气乱正气
正气不足#
邪气
邪气亢盛
邪气损正
- 引起"着痹"的主要邪气是( )弦脉的脉象是( )风邪
寒邪
暑邪
湿邪#
火邪形直体长#
状如波涛
浮而搏指
脉形宽大
脉来绷紧
-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下列属逆治法的是( )银翘散的主治病证是( )上实下虚之咳喘证的主方是( )肝、肾、脾
肝、脾
脾、胃#
脾、肾
大、小肠#热因热用
热者寒之#
用热远热
用凉远凉
塞因塞用风寒表
- 下列奇穴中善治目疾的有( )翳明#
上明#
鱼腰#
太阳#
球后#
- 下列脏腑中与胸痹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有( )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是( )痰热扰心型不寐治疗宜选用( )心#
肝#
脾#
肺#
肾#经络系统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血、脉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
半夏泻心汤
归脾汤
朱砂安神丸
- 属于泻下剂的是( )关于涌泉穴的说法,正确的有( )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症不包括( )大承气汤#
麻子仁丸#
温脾汤#
增液承气汤#
十枣汤#肾经井穴#
为肾经经气所出
五行属金#
可治失音#
可治小便不利#带下过
- 疳证的临床特征有( )形体消瘦#
面黄发枯#
精神萎靡#
饮食异常#
大便不调#
- 对脏腑表里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要点包括( )与眩晕证有关的主要脏腑是(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肝与脾相表里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胃与胆相表里肾虚精亏,冲任不足#
阳虚无以
-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有心室颤动#
心室停搏#
持续性室速#
无脉搏性电活动#
心房颤动
- 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常用方剂是( )十二经脉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的是( )镇肝熄风汤
大定风珠
补阳还五汤#
羚角钩藤汤
天麻钩藤饮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