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
卫生
|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
[单选题]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 :
C
消长平衡
[单选题]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的错误理解是
正确答案 :
A
胆对十一脏腑的功能具有决断作用
[单选题]据《灵枢·脉度》,下列五脏与七窍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
E
脾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单选题]对于"阳气当隔"病理的正确治疗是
正确答案 :
A
泻法
[单选题]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
正确答案 :
C
有无如狂、发狂
[单选题]陈某,男,61岁,近来喘息咳唾,胸闷气短,不得平卧,心胸疼痛连及后背亦痛,大便不利,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治应选用
正确答案 :
B
栝楼薤白半夏汤
[单选题]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是
正确答案 :
A
化湿
[单选题]五味的阴阳属性,属于阳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 :
D
辛、甘,淡
[单选题]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首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
B
西洋参
[单选题]方药配伍体现"以泻代清"特点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
D
凉膈散
[单选题]甘露消毒丹与普济消毒饮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
B
黄芩 薄荷 连翘
[单选题]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正确答案 :
C
乌梅丸
[单选题]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会严重地损害
正确答案 :
B
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单选题]新斯的明的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 :
A
影响递质的代谢
[单选题]患者,女,发作性喉间痰鸣气喘多年,因受寒发作1天,现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弦紧。其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
B
射干麻黄汤
解析:哮喘寒哮证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故根据患者症状,本病辨证为哮喘寒哮证,对应治疗方剂是射干麻黄汤。
[单选题]有关甲亢的病因目前公认的是
正确答案 :
D
与自身免疫有关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题库下载排行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2023年冲刺密卷分析(11.22)
2024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历年考试试题汇总(8X)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3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人机对话每日一练(02.25)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冲刺密卷剖析(01.2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2024年每日一练海量练习(07.01)
2022每日一练强化练习(12月12日)
2022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模拟考试191
2023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考试试题(4AI)
中医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方剂是
2024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历年考试试题(5AI)
考试布丁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题库最新资料
2025年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正确答案(05.05)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2025年历年考试试题汇总(5L)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模拟练习题124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2025年考试试题(05.04)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冲刺密卷多选题正确答案(05.04)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模拟考试库123
2025年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历年考试试题(3L)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考试历年真题(05.03)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终极模考试题122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历年考试试题汇总(2L)
推荐科目: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传染病学(中级)[代码:312]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儿科学(中级)[代码:332]
核医学(中级)[代码:345]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