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正确答案 :C
肝
[单选题]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正确答案 :B
痛而闭不通
[单选题]霍乱兼表证而以里虚寒证为急者,应用何方主治
正确答案 :B
理中汤
[单选题]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用下列何方治疗
正确答案 :E
枳实栀子豉汤
[单选题]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最宜与补骨脂配伍冉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肉豆蔻
[单选题]健脾丸的功用是
正确答案 :A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解析: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所致。治当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方中人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和胃,助人参益气,共为君药。山药益气止泻,助人参、白术,补益脾胃;茯苓健脾渗湿止泻,助白术健脾祛湿;山楂偏于消肉食;神曲偏于消酒腐;麦芽偏于消面食,共为臣药。肉豆蔻健脾和胃止泻;砂仁理气醒脾;木香行气导滞;陈皮和胃化湿;黄连清热燥湿止泻,共为佐药。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效。
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均含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甘草等药,皆具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虚夹湿之证。
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麦芽、黄连等药,兼具消食化滞、清热燥湿之功,宜于脾虚食积内停,生湿蕴热之证; 参苓白术散因配入莲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药,功擅渗湿止泻,兼可保肺,宜于脾虚生
[单选题]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正确答案 :E
无代表症状
解析:表里
重点: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里.png]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单选题]血中Hb含量低于多少时,即使重度缺氧,亦难发现发绀
正确答案 :B
<60g/L
解析:<60g/L,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1.中心性发绀
2.周围性发绀
3.混合性发绀
1.中心性发绀
[单选题]足太阴经的"根"是
正确答案 :C
隐白
解析:[足三阴三阳的根与结.png]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有“本”意,“结”有“标”意。“根”与“本”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所结、所聚之处,为经气之所归。但它们在具体内容上又有所区别,即“根之上有本”,“结之外有标”,说明“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而“根结”理论则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标本根结的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的流注运行状况,即经气循行的多样性和弥散作用,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治疗远离部位的脏腑及头面五官疾病的道理。
[单选题]以下腧穴中主治舌强不语的是
正确答案 :B
通里
解析:通里 络穴
定位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单选题]大敦穴的定位是
正确答案 :E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处
解析:大敦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①疝气,少腹痛;②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④癫痫,善寐。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正确答案 :E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单选题]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
正确答案 :D
任脉、冲脉
解析:崩漏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官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辨证】
1.实证
主症 崩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红。兼见血色深红,质黏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痒,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血色正常,或带有血块,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为气郁;漏下不止,或突然下血甚多,色紫红而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为血瘀。
2.虚证
主症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公孙 隐白
配穴 血热加中极、血海;湿热加中极、阴陵泉;气郁加膻中、太冲;血瘀加膈俞、血海。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足三里 地机 三阴交
配穴 脾气虚加脾俞、胃俞;肾阳虚加肾俞、命门;肾阴虚加肾俞、太溪;盗汗加阴郄;失眠加神门。
操作 毫针补法,可施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埋针法,两耳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法 选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关元俞。用维生素B↓(12)或黄芪、当归等注射液,每穴可注药液2ml,每日1次。
(3)挑刺法 在腰骶部督脉或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用三棱针挑破0.2~0.3cm长,O.1cm深,将白色纤维挑断,每次选2~4个点,每月1次,连续挑治3次。
[单选题]针灸治疗目赤肿痛的主穴是
正确答案 :A
合谷、太冲、风池、睛明、太阳
解析: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睛明 太阳 风池 合谷 太冲
[单选题]麦粒肿证属脾胃湿热者,宜配伍的腧穴是( )
正确答案 :B
内庭、阴陵泉
[单选题]患者,女,25岁。痛经2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瘀块,血块下后痛可缓解,舌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应以哪组经脉腧穴为主( )
正确答案 :D
任脉、足太阴经
解析:本证治疗应通调冲任,疏调脾经经气,行瘀止痛,故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