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临床上,脾不统血可以导致出血,其出血特点是
  • 正确答案 :C
  • 血色淡红


  • [单选题]太阳中风证,其发热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翕翕发热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真武汤证的或然症( )
  • 正确答案 :D
  • 小便不利

  • 解析:真武汤证 【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释义】本条论少阴阳虚水泛的证治。316条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邪气渐深,肾阳日亏,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泛溢为患。水气浸渍肌肉,则四肢沉重疼痛;浸渍胃肠则腹痛下利;水气内停,阳虚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水饮随气机升降,变动不居,上逆犯肺,肺气不利则咳,水气犯胃,胃气上逆则呕。肾主二便,肾阳亏虚,失于固摄则下利加重,不能制水则小便清长。本证属肾阳虚衰,水气泛滥,故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

  • [单选题]胸痹基本治法是
  • 正确答案 :C
  • 宣痹通阳

  • 解析:胸痹病机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病因病机: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脉见寸微尺弦,微脉见于寸口,可知上焦的阳气虚衰;弦脉见于尺部,可知下焦的阴寒痰浊壅盛,上虚则阴寒痰浊自下乘之,阻闭胸阳故见胸痹心痛。由于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便乘虚而居于阳位,故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不通则痛,故云“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 [单选题]湿温变证,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象微细。宜先用
  • 正确答案 :A
  • 独参汤


  • [单选题]春温后期,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是
  • 正确答案 :C
  • 夜热早凉


  • [单选题]固冲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炒白术

  • 解析: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气虚弱,冲脉不固所致。治当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方中黄芪益气补脾,使脾统血;棕边炭收敛止血,固冲摄血,共为君药。脾气虚弱,以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统血;阴血外溢,以龙骨、牡蛎、五倍子固涩收敛止血,助棕边炭止血崩,共为臣药。出血伤血,以白芍补血敛阴止血;出血伤肝肾,以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止泄;止血易留瘀,以海螵蛸、茜草固涩止血,并能化瘀,以冀止血不留瘀,共为佐药。诸药相互为用,补气固冲治其本,收敛止血治其标,标本兼顾,以取补脾固冲止血之效。

  • [单选题]黄土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D
  • 干地黄、阿胶、附子、黄芩

  • 解析: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阳虚出血证,当温脾摄血,益气养血。 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暖脾,收敛固涩,摄血止血。附子温壮阳气。白术健脾益气,气以摄血。阿胶养血滋阴,益血止血。干地黄补血益血。黄芩止血,制约附子、灶心黄土温热而不伤阴血。甘草益气补中。 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 [单选题]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均有
  • 正确答案 :E
  • 防风、甘草


  • [单选题]关于主诉,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B
  • 是患者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 [单选题]有关经络指导辨证归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小儿疳积取四缝穴

  • 解析:辨证归经,足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经络按诊最常用背俞穴。

  • [单选题]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侧头、胁肋病


  • [单选题]位于大陵穴直上2寸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内关


  • [单选题]任、督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 正确答案 :D
  • 脏腑病


  • [单选题]具有行血、补血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鸡血藤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