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 [单选题]白通汤与通脉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A
  • 干姜,附子


  • [单选题]痰火凝结之瘿瘤、瘰疬选用的最佳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夏枯草

  • 解析: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 [单选题]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攻下药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B
  • 虚寒泻痢

  • 解析:攻下药   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部分药物可用于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 [单选题]蟾酥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D
  •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 解析:蟾酥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 [单选题]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甘草

  • 解析: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可用治太阳病误汗亡阳。治宜温壮阳气,回阳救逆。 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取其迅速峻猛,以温里壮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干姜温暖脾胃,助阳通脉,与附子相配伍,即附子偏于温先天之阳,干姜偏于温后天之阳,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功效倍增。炙甘草益气和中,既能助干姜、附子辛甘化阳以补阳,又能制约干姜、附子辛燥峻烈之性,并能调和药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温里壮阳,回阳救逆功效。 四逆加人参汤:若四肢厥逆,畏寒蜷卧,脉微下利,利自止而余证仍在者,是阳亡液脱,宜加人参益气固脱、生津资液; 通脉四逆汤:若阴盛格阳,症见下利、肢厥、脉微、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而脉不出者,酌增附子、干姜用量以破阴回阳;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再酌加猪胆汁引阳入阴,兼防格拒。

  • [单选题]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常见疾病是
  • 正确答案 :A
  • 缺铁性贫血


  • [单选题]无瘢痕灸多用于治疗
  • 正确答案 :D
  • 虚寒病证

  • 解析: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 正确答案 :E
  •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 [单选题]以下关于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断续波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穴是
  • 正确答案 :B
  • 阑尾、天枢、上巨虚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麦粒肿证属脾胃湿热者,宜配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内庭、阴陵泉


  • [单选题]"联络脏腑,沟通肢窍"其意思指( )
  • 正确答案 :B
  • 经络生理功能


  • [单选题]肾气不固证不可以出现
  • 正确答案 :C
  • 小便频数而痛


  • [单选题]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的经脉是( )
  • 正确答案 :D
  • 冲脉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胸心外科学(中级)[代码:319] 小儿外科学(中级)[代码:322] 妇产科学(中级)[代码:330]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8] 精神病学(中级)[代码:340]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中医妇科学(中级)[代码:331]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代码:337]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