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分布性循环功能障碍基本机制为
  • 正确答案 :C
  • 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

  • 解析:低血容量性循环功能障碍基本机制是循环容量丢失,心源性循环功能障碍基本机制是心脏泵功能衰竭,分布性循环功能障碍基本机制是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梗阻性循环功能障碍基本机制是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

  • [单选题]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该是
  • 正确答案 :D
  • 0.8~1:1

  • 解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日常工作中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成员包括固定编制人员,还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其中,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该是0.8~1:1。

  •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肺循环短路(右-左短路)的发生
  • 正确答案 :D
  • 肺泡萎陷

  • 解析:肺部病变如肺炎实变、肺水肿、肺不张和肺泡萎陷等,因肺泡无气所致肺毛细血管混合静脉血未经气体交换,流入肺静脉引起右至左的分流增加,造成肺循环短路,引起严重低氧血症。答案为D,其余均不会引起肺循环短路。

  • [单选题]对于肺的血液循环哪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C
  • 肺动脉中血液为静脉血

  • 解析:肺循环具有高容低阻的特点,其中肺动脉内血液为静脉血,肺静脉内血液为动脉血,肺由肺循环及支气管循环共同供血,支气管血循环属于体循环,两个循环间有吻合支交通。故答案选择C。

  • [单选题]以下是气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但不包括
  • 正确答案 :D
  • 气胸

  • 解析:气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插管误入食管;插管过深致单肺通气;声带损伤、狭窄;气管插管被痰痂或血块阻塞造成窒息;气管-食管瘘等。而气胸为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故答案为D。

  • [单选题]卒中患者发生肺炎最重要的原因为
  • 正确答案 :C
  • 吞咽异常产生的误吸

  • 解析:卒中患者发生肺炎最重要的原因为吞咽异常产生的误吸。

  • [单选题]重症病人常见的肾衰竭病因,不包括
  • 正确答案 :D
  • 发热

  • 解析:危重病人常见的ARF的原因包括了大失血、脓毒症、大手术、严重创伤、造影剂应用等。故选D。

  • [单选题]消化道大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儿茶酚胺释放减少

  • 解析:消化道大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血容量显著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强烈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故答案为D。

  • [单选题]对于重症胰腺炎诊断分级描述何项正确
  • 正确答案 :A
  • 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CT分级Ⅱ级以上

  • 解析:重症医学有多种评分系统对于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符合: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CT分级Ⅱ级以上,临床可考虑为重症胰腺炎,故答案为A。

  • [单选题]国内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为
  • 正确答案 :E
  • 胆道系统结石

  • 解析:在我国,一半以上急性胰腺炎原因为胆石症,故答案为E。

  • [单选题]肠功能衰竭发病机制,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肠源性感染

  • 解析:肠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包括肠道损伤因素增加和保护能力下降,肠道四大屏障损伤是发病机制基础,包括:肠黏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肠源性感染为继发肠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故答案为E。

  • [单选题]苯胺的主要中毒途径是
  • 正确答案 :C
  • 皮肤

  • 解析:苯胺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但以经皮肤接触吸收为主要中毒途径。

  • [单选题]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技术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A
  •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 解析: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技术的适应证是高危穿刺并发症发生者,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而其他是深静脉穿刺适应证,一般不需要进行超声引导。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心血管内科学(中级)[代码:304] 内分泌学(中级)[代码:309] 普通外科(中级)[代码:317]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职业卫生(中级)[代码:363] 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