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2(n-1)d
题目: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多少?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拟进行隔震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5,下列关于隔震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隔震层以上的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为0.75
解析:A《抗规》第12.2.5条第3款,应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B《抗规》第12.2.9条第3款,丙类建筑抗液化措施不需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
C《抗规》第12.2.5条第2款,水平地震作用应为本地区设防地震作用并考虑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减震系数大于0.3,可不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D《抗规》第12.2.7条及条文说明,可按7度(0.15g)确定抗震等级,查表6.1.2,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柱轴压比限值仍按二级,查表6.3.6,取0.75。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建筑物隔震设计的计算及构造的基本规定。
【解题分析】
1.隔震和消能减震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技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2节提出了房屋隔震设计要点,采用"水平向减震系数"的概念,采用分部设计法来进行隔震结构的设计,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和取值涉及上部结构的安全及隔震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的实现。
2.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2.5条的规定,应注意隔震层以上水平地震作用应为本地区设防地震作用乘以水平向减震系数来确定,并非直接根据减震系数按降低半度至一度半来计算,因此答案A的叙述不准确。
3.对隔震层以下的结构部分,主要设计要求是保证隔震设计能在罕遇地震下发挥隔震效果。因此,需进行与设防地震、罕遇地震有关的验算,并适当提高抗液化措施。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2.9条第3款,仅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本题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液化措施可不需提高一个液化等级,因此答案B的叙述不准确。
4.隔震层以上结构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2.7条第2款的要求,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大小参考规范条文说明表8来适当降低抗震构造措施,但应注意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根据上述原则,本题可按7度(0.15g)确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柱轴压比属于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仍按抗震等级二级确定轴压比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