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实证的临床表现
  • 正确答案 :E
  • 二便不通


  • [单选题]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是( )
  • 正确答案 :E
  •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 [单选题]咳嗽上气痰浊壅肺证宜选用
  • 正确答案 :E
  • 皂荚丸


  •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 正确答案 :B
  • 偏弦

  •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 [单选题]下列方中未用芍药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C
  • 白术散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大蓟、小蓟

  • 解析: 小蓟   性能: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2013   应用:   血热出血证。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主治病证。   热毒痈肿。   大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 [单选题]下列各项,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B
  • 黄龙汤

  • 解析: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证为素体气血不足,复因邪热入里而成阳明热结。治宜攻下通便,补气养血。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泻热通便,人参益气、当归补血,扶正以助祛邪,使攻下而不伤正。桔梗开宣肺气,生姜醒胃和中布津。大枣、甘草裨益脾胃,甘草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能攻下热结,又能补益气血,共成攻下扶正之剂。

  • [单选题]鉴别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最有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有无汗出

  • 解析:太阳病证 临床表现:恶风寒、脉浮、头项强痛 太阳中风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png]

  • [单选题]初级卫生保健是由
  • 正确答案 :A
  •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 [单选题]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
  • 正确答案 :B
  • 督脉

  • 解析:督脉起于小腹内,主要循行腰背正中,络脑。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故答案为B。

  • [单选题]针刺下列哪组腧穴适宜取仰卧位
  • 正确答案 :B
  • 气海、关元、阳陵泉

  • 解析: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面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 面痛好发于男性

  • 解析:面痛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 【辨证】 主症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额部痛,主要属足太阳、手少阳经病证,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上颌部、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

  • [单选题]论述"烧山火"、"透天凉"的著作是( )
  • 正确答案 :D
  • 《针灸大全》


  • [单选题]患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此属
  • 正确答案 :A
  • 心火亢盛证


  • [单选题]针刺治疗最能使青光眼眼压下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行间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心血管内科学(中级)[代码:304]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小儿外科学(中级)[代码:322]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麻醉学(中级)[代码:347]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中医外科学(中级)[代码:325] 中医妇科学(中级)[代码:331]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