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题目:某框架结构办公楼边柱的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两桩承台独立基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XBzk.gif]=5800kN,水平力H[XBzk.gif]=200kN,力矩M[XBzk.gif]=35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SB3.gif],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钻孔灌注桩直径800mm,承台厚度1600mm,h[XB0.gif]取1500mm。基础剖面及土层条件见图19-21(Z)。 提示:1.本题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2.C35混凝土,f[XBzt.gif]=1.57N/mm[SB2.gif]。 [JZ634_292_1.gif]
解析:1.根据《桩规》第5.3.9条,Q[XBzuzk.gif]=Q[XBzszk.gif]+Q[XBzrzk.gif] 中等风化凝灰岩f[XBzrzk.gif]=10MPa<15MPa 根据《桩规》表5.3.9注1,属极软岩、软岩类; [JZ634_292_2.gif],查表5.3.9,得ξ[XBzr.gif]=1.18 Q[XBzszk.gif]=π×0.8×(50×5.9+60×3)=1193.2kN Q[XBzrzk.gif]=ξ[XBzr.gif]f[XBzrzk.gif]A[XBzp.gif]=1.18×10000×(3.14×0.64/4)=5928.3kN Q[XBzuzk.gif]=1193.2+5928.3=7121.5kN 根据《桩规》第5.2.2条,[JZ634_292_3.gif] 【命题思路】 钻孔灌注桩独立基础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根据大纲要求,考生要掌握建筑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嵌岩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由静载荷试验确定,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公式(5.3.9-1)、公式(5.3.9-2)和公式(5.3.9-3)计算,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解题分析】 1.嵌岩桩单桩承载力由两部分组成,即嵌岩部分的阻力和桩周土层的侧阻力。 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9条,嵌岩部分的总极限阻力可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本题给出的中等风化凝灰岩f[XBzrzk.gif]=10MPa<15MPa,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表5.3.9注1,可判断为软岩;进一步由桩端嵌岩的深径比查表5.3.9,得到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ξ[XBzr.gif]=1.18,由公式(5.3.9-3)求得嵌岩部分的总极限阻力。 3.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由公式(5.3.9-2)求得。 4.按以上2、3点得到的是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2后得到的才是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部分考生忽视了这一点而选了错误答案D。 2.作用于桩B的竖向力最大,根据《桩规》公式(5.9.2-1),除去承台及其上土自重后, [JZ634_293_1.gif] M[XBzmzazx.gif]=1.35×3179.2×(1.2-0.4)=3433kN·m 【命题思路】 计算基础内力、确定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压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本题主要考查: 1.上部荷载作用下两桩承台下各桩的竖向力大小计算; 2.承台受弯计算。 【解题分析】 1.首先计算由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水平力及力矩产生的最大桩反力,应注意作用于承台底部的力矩由两部分组成,即作用于承台顶部的力矩和由承台顶部水平力产生的力矩。部分考生漏算了由水平力产生的力矩,导致计算错误。 2.本题条件中给出的均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水平力及力矩,因此,以上计算得到的桩反力为标准值。计算承台正截面弯矩设计值时,应根据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这一条件,乘以1.35的分项系数。 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9.2条确定承台的正截面弯矩设计值时,桩反力不应计入承台及其上土的重量。 3.根据《抗规》第4.3.4条,[JZ634_293_2.gif] 对于粉砂ρ[XBzc.gif]=3,设计地震第一组取β=0.8 查表4.3.4可知N[XB0.gif]=7,d[XBzs.gif]=5.5,d[XBzw.gif]=3.5 N[XBzczr.gif]=7×0.8[ln(0.6×5.5+1.5)-0.1×3.5]=6.8 取7 【命题思路】 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将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单桩承载力下降。因此,对桩周土的液化状况进行判断非常重要,本题主要考查地基液化的相关概念及计算。 【解题分析】 1.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的大小取决于场地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震分组、砂土本身的性质、地下水位、所处深度等因素,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4条确定。 2.地表下5.5m对应的土层为粉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公式(4.3.4)关于砂土黏粒含量百分率的说明,ρ[XBzc.gif]=3。 3.根据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4.3.4得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XB0.gif]=7。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调整系数β为0.8。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若已知次梁的计算跨度l0=6m,间距为2.4m,净距s[XBzn.gif]=2.2m,则翼缘的计算宽度b[XBzf.gif]′最接近于( )mm。
试问,墙底嵌固截面破坏时的受弯及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m;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取1m长墙体计算。
试问,考虑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折减系数[JZ634_115_1.gif][XBzm.gif],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假定现场测得粉质黏土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试问,在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粉质黏土层复合地基土层的压缩模量E[XBzs.gif](MPa),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