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
  • 正确答案 :B
  • 三叶

  • 解析: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为1:13。

  • [单选题]Rh阴性母亲,其第二胎胎儿若Rh阳性,胎儿生后易患
  • 正确答案 :D
  • 新生儿溶血病

  • 解析:孕妇血浆中含有Rh抗体时,当再与含相应抗原血液相遇,将引起严重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常为第二胎溶血)。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单选题]不属于正常粪便成分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寄生虫及其虫卵胞囊

  • 解析: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

  • [单选题]不符合原红细胞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 :A
  • 高尔基复合体发育不良

  • 解析:原红细胞较原粒细胞大,呈圆形、椭圆形。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少量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常见一至几个核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其数量较原粒多。线粒体也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基质密度较高。粗面内质网少,分散分布,常呈细长条状。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常包围中心粒。胞质内偶见板层小体。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吞饮活动和吞饮小泡(吞饮铁蛋白)。胞质内一般无颗粒,但有时在高尔基体附近可见少量溶酶体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

  • [单选题]骨髓涂片中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等增多见于
  • 正确答案 :A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常规与骨髓象特点为: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有小细胞增多。骨髓涂片中网状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等均有增多。

  • [单选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 正确答案 :E
  • 无Auer小体

  • 解析:Auer小体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上的诊断标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见Auer小体。

  • [单选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一般不会有
  • 正确答案 :C
  • 骨髓中原始红细胞比例大于30%

  • 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皮肤及黏膜红紫色,脾肿大,有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外周血常规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红细胞压积则是显示红细胞总量和血液黏滞度的最佳单一指标;疾病晚期可因骨髓纤维化而出现贫血;约60%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诊断时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随病情的进展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有与时俱增的倾向,常可检测到血小板形态和功能质量的异常,血片可有成堆的血小板,可见巨型和畸形血小板。骨髓增生程度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最为显著。各系细胞间的比例可维持基本正常。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骨髓活检可显示脂肪组织被造血细胞替代,有网状纤维增生和(或)骨髓纤维化。

  • [单选题]抗血友病球蛋白因子称为
  • 正确答案 :D
  • Ⅷ因子

  • 解析:Ⅷ因子被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因子。Ⅷ因子抑制物阳性见于反复输血、接受抗血友病球蛋白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SLE、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妊娠、恶性肿瘤、DM、结节病等。

  • [单选题]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 正确答案 :C
  • 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 解析: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由体内肥大细胞合成并贮存,此种细胞分布在血管壁,故所有组织和器官几乎均含有微量的肝素。正常人血液中肝素含量很低,仅为9mg/L。肝素的抗凝作用通过以下作用来实现。①抗凝血酶作用;②抗因子Ⅹa、Ⅸa、Ⅺa、Ⅻa及KK的作用;③抑制血小板;④促进纤溶;⑤改变血液黏滞性。可以总结为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 [单选题]临床生物化学又称
  • 正确答案 :C
  • 临床化学

  • 解析:“临床生物化学”与“临床化学”常相互使用,在检验医学领域常使用“临床化学”。

  • [单选题]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
  • 正确答案 :E
  • 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 解析:传统概念认为免疫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病或传染疾病。现代免疫发展认识到,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补体结合试验只是用来检测
  • 正确答案 :D
  • 待测抗原或抗体

  • 解析:补体结合试验是经典途径的抗原抗体反应之一,是用免疫溶血机制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的实验。

  • [单选题]下列关于百日咳鲍特菌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抵抗力强,对紫外线不敏感

  • 解析: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有荚膜,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O抗原为鲍特菌属所共有,K抗原由多种凝集因子组成,其中因子7为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炎鲍特菌所共有。本菌抵抗力较弱,但在低温0~10℃能生存,对紫外线敏感,光照60分钟可死亡。

  • [单选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机制是
  • 正确答案 :A
  •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 解析: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是由于PBP的改变,减低了对β-内酰胺酶类的亲和力。

  • [单选题]关于蛋白电泳的下列叙述,何种是错误的( )
  • 正确答案 :D
  • 血清和血浆的电泳染色结果完全相同

  • 解析:本题考查电泳原理。血清与血浆相比,成分上差了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而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的含量较高,而这就导致了后者的电泳染色结果比血清电泳在β、γ之间多一条区带。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消化内科学(中级)[代码:306] 职业病学(中级)[代码:314] 胸心外科学(中级)[代码:319]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