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F

便常规+OB 粪便细菌培养 难辨梭菌毒素A/B检测 结肠镜检查 结肠黏膜病理检查 血生化检查

题目:患者女,88岁,因腹泻、腹痛、发热3周入院。3周前开始出现腹泻,大便为黄稀糊状便,伴有黏液,无脓血,10余次/日,伴下腹部隐痛、发热,体温最高38.5℃,无里急后重感,无恶心、呕吐,无明显乏力、纳差,按“感染性腹泻”予左氧氟沙星及补液、肠道微生态制剂等治疗5天,症状无明显好转收入院。发病前3天曾因肺部感染于外院静滴“头孢唑肟”治疗5天,剂量不详。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20年。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慢性腹泻史。入院查体:BP150/70mmHg,精神弱,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黏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鸣音,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下腹部压痛(+),以左下腹为著,无反跳痛,肝脾未及,墨菲征阴性,肠鸣音5~6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解析:2.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发生于抗生素应用期间或停药后2周内的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严重者甚至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便常规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难辨梭菌毒素A/B检测阳性。如肠镜下表现为典型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表面附着伪膜样分泌物,伴或不伴有黏膜溃疡、糜烂形成,病理检查示纤维素样渗出,则可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3.A图: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也称伪膜性肠炎,结肠镜特点为肠黏膜表面见多发的黄色半球状伪膜样斑块附着,可以有融合,病变间黏膜可以正常。B图:急性肠道感染性炎症,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重度水肿,表面见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长。C图:血吸虫病,患者有非洲居住溪流游泳史,肠镜检查见散在的结肠黏膜下结节样黄白色隆起,表面黏膜正常,病理检查见血吸虫虫卵。D图:放射性肠炎,患者有盆腔肿瘤放疗史。E图:克罗恩病,可见较深的纵行溃疡形成,病变周围黏膜正常,病变分布呈跳跃性节段性。F图: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弥漫性全周性弥漫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呈颗粒样,表面见脓性分泌物附着,可有自发性或接触性出血,病变间无正常黏膜。 4.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3版及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39版)对难辨梭菌治疗的建议首选药物为甲硝唑,次选药物为万古霉素口服。如果无效或有禁忌证,可以选择利福霉素口服。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反流性食管炎可用下列哪些药物治疗
  •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多潘立酮(吗丁啉)

    质子泵抑制药

  • 解析: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 [多选题]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
  • 胃炎

    消化性溃疡

  • 解析:胃、十二指肠疾病:常见病种有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胃神经宫能症等。故BD正确。

  • [多选题]进展期大肠癌从病理形态上大体可分为
  • 肿块型

    溃疡型

    浸润型

  • 解析:⑴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类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侵润型;④胶样型。故BCE正确。

  • [多选题]下列病证中,宜先治其标的是( )
  • 抽搐

    大出血不止者

    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尿闭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泌尿外科学(正高) 小儿内科学(正高) 精神病学(正高) 肿瘤外科学(正高) 病理学(正高) 口腔正畸学(正高) 中医全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