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重症烧伤病人真菌感染的特点
  • 正确答案 :BCD
  • 常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

    诊断困难

    尸解检出率远高于临床

  • 解析:重症烧伤病人真菌感染的特点是常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诊断困难,尸解检出率远高于临床,所以选BCD

  • [多选题]创面处理一般原则
  • 正确答案 :ABCE
  • Ⅰ度烧伤创面保持清洁

    浅Ⅱ度创面应防止感染

    深Ⅱ度创面要保护残留上皮以减少瘢痕

    Ⅲ度创面防止感染有计划切痂

  • 解析:Ⅰ度烧伤无需特殊处理,仅保持创面清洁,浅Ⅱ度烧伤采用包扎疗法。水疱皮未破者用75%酒精纱布包扎。水疱皮已破,清创后创面可用凡士林纱布,各类中药制剂,6-8天首次更换敷料,继续包扎数天,多可愈合。如出现创面感染,及时去除水疱皮,清洗创面,取半暴露或包扎。深Ⅱ烧伤,取暴露疗法,外涂5-10%磺胺嘧啶银洗必太糊剂,每日1-2次,使坏死组织变成干痂,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皮肤附件上皮,经3周左右可获痂下愈合。深Ⅱ度创面感染,应及时去除痂皮,创面取半暴露或包扎。最好用异体皮,异种皮、冻干皮等覆盖。超过3周或预计在3周内不能自愈的深Ⅱ度烧伤,应将创面坏死组织切除或消除,在新的基础上植皮,以缩短愈合时间和获得好的功能恢复,Ⅲ度烧伤,面积较大的需要移植自体皮片才能消灭创面。伤后即取暴露疗法,涂磺胺嘧啶银或3%碘酊,每日3-4次,烤干焦痂使之干透,干燥的焦痂可暂时保护创面,减少渗出,减轻细菌侵入。然后按计划分期批地切除焦痂(坏死组织),植皮。已分离的坏死组织可剪去,如有残存的坏死组织,继续涂磺胺嘧啶银;如为肉芽创面,可用生理盐水、抗菌药液湿敷,感染一经 制,即行植皮,消灭创面。所以选ABCE

  • [多选题]关于手部解剖,叙述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ABCDE
  • 手掌及手指掌侧的皮肤较背侧皮肤粗糙,皮肤角质层较厚,手掌侧的皮肤弹性很小

    手掌侧皮肤富有汗腺,但没有毛发,因此也没有皮脂腺。手背及指背皮肤则相反,薄、软、富有弹性,皮下组织松软,可以滑动,以利于在握拳时背侧皮肤不至过紧而影响这一功能

    骨间肌与蚓状肌的主要作用是屈2~5指掌指关节,同时伸2~5指指间关节

    正中神经支配大鱼际诸肌

    手指的掌侧只有动脉,而常常没有伴行静脉

  • 解析:临床上手部手术时,应尽量避免于此处作切口,以免损伤正中神经,造成拇指运动障碍。

  • [多选题]临床上判断烧伤深度时,主要根据是 ( )
  • 正确答案 :BCD
  • 烧伤皮肤有无变质与坏死

    烧伤创面的色泽

    烧伤皮肤的感觉


  • [多选题]下述哪些因素参与烧伤后ARDS的发生
  • 正确答案 :ABCDE
  • 烧伤后细菌感染

    烧伤时吸入有毒气体

    烧伤休克

    医源性因素

    大面积烧伤

  • 解析:烧伤后ARDS发生与大面积烧伤、吸入性损伤、全身性感染和休克有关,治疗不当如呼吸机使用不当也是一个因素。

  • [多选题]严重电接触烧伤病人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为
  • 正确答案 :ACD
  • 早期充分补液

    适当应用碱性药物

    应用利尿药物


  • [多选题]Ⅲ度烧伤的特点为
  • 正确答案 :ADE
  • 创面呈焦痂状,或呈现苍白

    深度可达皮肤全层

    病人有休克

  • 解析:Ⅲ度烧伤深度可达皮下,甚至肌肉,骨骼,创面半透明的焦痂下可看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病人无痛觉,小面积Ⅲ度烧伤可无休克。

  • [单选题]若脾胃不和或脾虚不摄,则往往导致分泌剧增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涎液


  • [单选题]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可选用( )
  • 正确答案 :B
  • 大承气汤


  • [单选题]髌骨内上缘上两寸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梁丘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痿病常见病因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情志失调


  • [单选题]下列处方中,可用于气虚型恶露不尽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补中益气汤


  • [单选题]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 )
  • 正确答案 :D
  • 痰与火


  • [多选题]生地黄的主治病证是( )
  • 正确答案 :ABCDE
  • 温热病热入营分

    血热妄行出血证

    热病伤阴,口干口渴

    消渴证

    热伤阴液,肠燥便秘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内科学(正高) 肾内科学(正高) 内分泌学(正高) 整形外科学(正高) 耳鼻咽喉科学(正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妇女保健(正高) 卫生管理(正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