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38.《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的局部修订,有哪些改动?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对各类基础设计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时,在同一场地条件下,基础材料的强度越低,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允许值越小;同一种材料的基础,当场地地基土的承载力越高,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允许值也越小

  • 解析:B项,考虑平面形心和荷载重心的重合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在过大偏心荷载作用下出现倾斜,因此其作用荷载应当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准永久荷载组合而不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C项,在规范的计算公式中确实出现了考虑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和台阶上土重的符号,但这是为了扣除在计算基底反力时已经计算在内的考虑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和台阶上土重的影响,而不是说明存在这种影响;D项,根据规范的规定,并不是加大边跨反力,而是加大边跨的跨中弯矩。

  • [单选题]下列关于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说法: Ⅰ.7度抗震设防时,地上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仅需在加强层核心筒剪力墙处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Ⅱ正确,Ⅰ、Ⅲ、Ⅳ错误

  • 解析:根据《高规》第10.2.4条,Ⅰ不正确; 根据《高规》第10.5.1条,Ⅱ正确; 根据《高规》第10.3.3条,Ⅲ不正确; 根据《高规》第10.6.3条第3款,Ⅳ不正确。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抗震构造措施的了解程度。 【解题分析】 1.由于厚板转换在地震区使用经验较少,只能在非地震区和6度抗震设防时采用;两个主体结构层数和刚度相差较大的建筑,采用连体结构耦联振动复杂,扭转影响大,对抗震非常不利,在7、8度抗震设防区不宜采用。 2.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与相邻层在刚度和承载力方面均有突变,相邻层往往为抗震薄弱层,加强层及相邻楼层的核心筒的承载力和延性均需加强,相应地,上述部位剪力墙中均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该条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新增条款。 3.为了保证多塔楼建筑中塔楼与底盘整体工作,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从固定端至出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 [单选题]在长方形平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中,关于剪力墙布置的下列几种说法,其中何项不够准确? (  )[2007年真题]
  • 两方向的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尽端,增大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

  • 解析: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5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及8.1.7条第3款,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等形式,正确;B项,根据8.1.7条第4款,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正确;C项,根据第8.1.8条第2款,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错误;D项,根据8.1.7条第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正确。

  • [单选题]某冶金车间设有A8级吊车。试问,由一台最大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所产生的挠度与吊车梁制动结构跨度之比的容许值,应取下列何项数值较为合适?
  • 1/2200

  • 解析:根据《钢规》附录A.1.2条,容许值为1/2200。 【命题思路】 1.本题的主要考点为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取值,是一道单选概念题。 2.在《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A中列出了结构和构件的变形容许值,结构设计人员和考生应该了解这个部分的内容。 3.在变形容许值的规定中,分了两大类: 1)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 2)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容许值。 【解题分析】 1.结构和构件的变形计算是钢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A中对各类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作了专门的规定。 2.题目中考点所提出的问题和答案都可以在《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A第A.1.2条中找到。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港口与航道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铁路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矿业工程) 质量员 注册安全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设备监理师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职业资格 咨询工程师(投资)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