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正确答案 :E
胆
解析:《素问·五脏别论》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个腑以其"泻而不藏",归为传化之腑。
[单选题]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B
消滞除满
解析: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释义】此三条论述阳明燥热证的证治。太阳病或汗或吐后,邪气传入阳明化热成燥;或阳明经表受邪,邪气循经入里化热成燥而形成本证。因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故心烦;里热炽盛,故蒸蒸发热;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腹胀满。综合以上三条,调胃承气汤证当见心烦、蒸蒸发热、腹胀满,其病机当是邪热与阳明糟粕初结,里热炽盛为主、腑气不畅为辅。治以调胃承气汤泄热和胃,润燥软坚。
[单选题]桂枝汤证汗出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B
营卫失和,卫不固营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
正确答案 :C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单选题]以下各项,不属于宣白承气汤药物组成的是
正确答案 :A
黄芩
[单选题]黄柏具有的功效是
正确答案 :C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单选题]温脾汤的功用是
正确答案 :B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解析:温脾汤的组方原理,本方所治之证乃脾阳虚弱,寒气内积所致。治当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大黄既能通下,又能制约温热药伤阴,为君药。寒气内盛,以干姜助附子温阳散寒;阳气虚弱,人参益气化阳,共为臣药。甘草益气,助人参益气化阳,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温补脾阳,泻下冷积之效。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竹叶石膏汤组成药物的是
正确答案 :C
知母、生地
解析: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单选题]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正确答案 :C
胡麻
[单选题]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D
小陷胸汤
解析: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黄连 半夏 瓜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证候】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痰证 证候辨识
热痰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胸膈痞满,气急呕恶 ---清气化痰丸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 ---小陷胸汤
[单选题]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属于
正确答案 :A
走窜痛
解析:走窜痛指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者,常称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者,常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痛。
[单选题]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正确答案 :C
寄生虫病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休克、库欣综合征等。寄生虫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单选题]手术治疗中一般病人知情权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有家属代为决定的权力
[单选题]以下是孔最穴定位的是
正确答案 :C
在前臂前区,尺泽和太渊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解析:孔最 郄穴
定位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单选题]与申脉穴内外相对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B
照海
解析: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 直刺0.5~0.8寸。
[单选题]多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疼痛的拔罐法是
正确答案 :D
多罐法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