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季节相通的是
  • 正确答案 :C
  • 长夏


  • [单选题]太阳中喝,津气两伤,治用
  • 正确答案 :C
  • 白虎加参汤


  • [单选题]大黄的使用注意,下列哪项说法不妥
  • 正确答案 :E
  • 阴疽忌用

  • 解析:大黄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清利湿热。   应用   1.积滞便秘。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3.热毒疮疡,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峻烈,如非实证,不宜妄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 [单选题]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旋覆花


  • [单选题]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
  • 正确答案 :D
  • 雄黄

  • 解析:雄黄   功效: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应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 [单选题]下列何药不是生化汤的组成药物
  • 正确答案 :A
  • 桂枝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杏苏散的组成药物
  • 正确答案 :C
  • 荆芥、防风

  • 解析: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凉燥伤肺,营卫受邪所致。治当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疏散风寒,发汗解表,宣利肺气,使燥邪从外而散;肺气上逆,以杏仁降肺止咳化痰,与苏叶相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宣降气机,共为君药。肺气不宣,以桔梗宣利肺气止咳,助苏叶以宣开肺气;前胡疏散风寒,降气化痰,助杏仁降肺止咳化痰;肺气不利,以枳壳宽胸理气;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橘皮理气化痰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痰生之源;生姜助苏叶解表散风寒,共为臣药。大枣、甘草补益肺气,与生姜相配,调和营卫,通行津液,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疏散风寒,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效。

  • [单选题]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D
  • 黄连、黄柏

  •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 [单选题]以下所列项目不属白色主病范围者为
  • 正确答案 :E
  • 水饮

  • 解析: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 ①实热:满面通红 ②虚热:两颧潮红 ③假热: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假热.png] 2.白色: [虚.png] ②寒—气血凝滞、经脉收缩—面色苍白 ③失血证,甚至大出血亡阳 淡白、苍白、(白光)白 3.黄色:主虚证、湿证 [虚症.png] ②湿证—湿阻气机—影响脾胃肝胆气的升降—胆汁外溢—黄疸 若:湿与热相合—黄色鲜明如桔—阳黄   湿与寒相合—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

  • [单选题]“太息”的病机是
  • 正确答案 :A
  • 肝气郁结


  • [单选题]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咳嗽吐痰

  • 解析:咳嗽吐痰,1.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证出表

  • [单选题]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 正确答案 :C
  • 恶心呕吐

  • 解析:寒热 重点: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png]

  • [单选题]高热的体温范围是
  • 正确答案 :C
  • 39.1~41℃


  • [单选题]可出现抬举性心尖搏动的是
  • 正确答案 :D
  • 高血压性心脏病

  • 解析: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导致显著左心室肥大,所以会有抬举性心尖搏动。粘连性心包炎时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

  • [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
  • 正确答案 :D
  • 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 [单选题]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
  • 正确答案 :E
  • 太渊

  • 解析: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消化内科学(中级)[代码:306]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眼科学(中级)[代码:334]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