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精气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E
  • 动则心悸

  •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 [单选题]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A
  • 香附

  • 解析: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寒痰郁闭心窍所致。治当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方中苏合香、冰片、麝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白檀香、丁香、沉香、荜茇,芳香开窍醒神,行气解郁化浊,散寒止痛。心主血,以熏陆香活血化瘀,芳香解毒。气主动,以白术健脾益气。辛散耗气,以诃子固守敛气,助白术扶助正气,兼防芳香辛散太过。水牛角清心解毒,兼防辛温燥化。朱砂重镇安神,并制约温燥芳香太过。诸药配伍,以奏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效

  • [单选题]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 正确答案 :E
  • 无代表症状

  • 解析:表里 重点: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里.png]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 [单选题]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下列哪一项除外
  • 正确答案 :D
  • 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 解析: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   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   维护受试者利益   受试者知情同意   严谨的科学态度

  • [单选题]以下哪组经脉属于表里关系
  • 正确答案 :E
  •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 解析:表里配对关系:   脏腑的属络关系就是相应经脉的表里关系:6对   太阴----------------阳明   厥阴----------------少阳   少阴----------------太阳

  • [单选题]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
  • 正确答案 :B
  • 身热

  • 解析:《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单选题]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不包括
  • 正确答案 :E
  • 尺量法

  • 解析: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现时采用的骨度分寸是以《灵枢•骨度》所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创用的折量分寸而确定的。 [常用骨度分寸表.png]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来量取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作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又名“一夫法”。 [手指同身寸.png] 四、简便取穴法   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穴是
  • 正确答案 :B
  • 阑尾、天枢、上巨虚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
  • 正确答案 :B
  • 中极、次髎、地机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传染病学(中级)[代码:312] 精神病学(中级)[代码:340]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针灸学(中级)[代码:350]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