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一般商品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会有所
  • 正确答案 :A
  • 上升

  • 解析:收入越高,消费者对卫生服务的购买力越强,对卫生服务需求也越多。

  • [单选题]作配对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
  • 正确答案 :E
  • 两组数据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 [单选题]在施工图中,KB代表
  • 正确答案 :D
  • 空心板


  • [单选题]在临床中比较两种处理时,下列哪种方法最为适用
  • 正确答案 :B
  • 随机对照试验


  • [单选题]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正确答案 :B
  • 毒物的水溶性

  • 解析:气态毒物经过呼吸道吸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浓度高时,毒物在呼吸膜内外的分压差大,进入机体的速度较快。其次,与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blood/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有关。分配系数大的毒物,易吸收。

  • [单选题]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毒物的吸收途径

  • 解析:①毒物的化学结构,物质的化学结构不仅直接决定其理化性质,也决定其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能力;而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活性又与其生物学活性和生物学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毒性。目前已了解一些毒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毒性有关。②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不论毒物的毒性大小如何,都必须在体内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中毒。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若防护措施不力,则进入体内的量大,容易发生中毒。因此,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量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③联合作用,毒物与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可同时或先后共同作用于人体,其毒效应可表现为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应注意的是毒物和其他有害因素的相加和协同作用,以及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已知环境温、湿度可影响毒物的毒作用。在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毒作用一般较常温大。④个体易感性,人体对毒物毒作用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即使在同一接触条件下,不同个体所出现的反应可相差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 [单选题]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认为影响人类的健康因素不包括
  • 正确答案 :E
  • 原生环境

  • 解析:现代医学模式下,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有四类,分别是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 [单选题]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受害者中毒的原因是米糠油中含有
  • 正确答案 :D
  • 多氯联苯


  • [单选题]不是煤工尘肺的主要病理改变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胸膜斑


  • [单选题]某县血站,在献血法颁布之前,通过供血获得不少利润,《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有关部门对该血站进行了整顿,现在该血站的性质应属于( )
  • 正确答案 :C
  •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 [单选题]哪种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地火化( )
  • 正确答案 :A
  • 鼠疫、霍乱和炭疽


  • [单选题]调查表一般是
  • 正确答案 :C
  • 由社会人口学指标、调查项目和测试记录、调查者项目三部分组成


  • [单选题]急性职业病应由最初接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向患者单位所在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其时限是
  • 正确答案 :C
  • 24小时内

  • 解析: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首诊急性职业病患者后,均应在24小时内向患者单位所在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

  • [单选题]患者黄某,女,30岁,咳嗽数天,现症见:咳嗽,鼻塞流涕,喉痒身重,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辨证为( )
  • 正确答案 :C
  • 风寒袭肺


  • [多选题]气与血的关系可表现为( )
  • 正确答案 :ABCDE
  •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血能生气

    血能载气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 [多选题]诊断闭经最有意义的有( )
  • 正确答案 :CDE
  • 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月经来潮后又中断自身之月经周期3个周期以上未来潮者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结核病学(副高) 骨外科学(副高) 妇产科学(副高) 眼科学(副高) 精神病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卫生毒理(副高) 超声医学(副高) 内科学(副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