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外合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肝合爪


  • [单选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主要指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生
  • 正确答案 :B
  • 大偻


  • [单选题]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D
  • 里热外蒸

  • 解析: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释义】此三条论述阳明燥热证的证治。太阳病或汗或吐后,邪气传入阳明化热成燥;或阳明经表受邪,邪气循经入里化热成燥而形成本证。因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故心烦;里热炽盛,故蒸蒸发热;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腹胀满。综合以上三条,调胃承气汤证当见心烦、蒸蒸发热、腹胀满,其病机当是邪热与阳明糟粕初结,里热炽盛为主、腑气不畅为辅。治以调胃承气汤泄热和胃,润燥软坚。

  • [单选题]咳嗽上气痰浊壅肺证宜选用
  • 正确答案 :E
  • 皂荚丸


  • [单选题]既能化湿行气,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白豆蔻

  • 解析: 白豆蔻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 [单选题]炙甘草汤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A
  •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 解析: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症。治宜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中炙甘草益气化阳,生血化阴,善治气血阴阳俱虚。人参、大枣益气,助炙甘草补气。桂枝、生姜温阳,助炙甘草益气化阳补阳。阿胶、生地养血,助炙甘草生血补血。麻仁、麦门冬滋阴,使炙甘草益气能化阴补阴。清酒温通气血,通达经气,和畅血脉,兼制滋药补而不腻。  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气阴两虚之久咳不已。但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偏于温补;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但伍用收敛之五味子,故止咳之功较著,偏于清补。

  • [单选题]九味羌活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
  • 正确答案 :B
  •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 [单选题]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 正确答案 :D
  • 动脉


  • [单选题]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证属
  • 正确答案 :B
  • 温燥证

  • 解析:燥淫证 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具有干燥,伤津耗液,损伤肺脏等致病特点。 临床表现: 凉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 温燥——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 [单选题]患者头胀且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缓。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C
  • 伤湿


  • [单选题]腰部刺痛拒按,不能转侧属于
  • 正确答案 :B
  • 瘀血阻络


  • [单选题]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C
  • 急性阑尾炎


  • [单选题]腹部触及液波震颤,提示游离腹水量至少是
  • 正确答案 :E
  • 3000mL


  • [单选题]横指同身寸法中,以患者何指何处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 正确答案 :C
  • 中指中节

  • 解析: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来量取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作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又名“一夫法”。 [手指同身寸.png]

  • [单选题]"脾之大络"是下列哪个穴位
  • 正确答案 :D
  • 大包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妇幼保健(中级)[代码:364] 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 中医外科学(中级)[代码:325]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代码:326]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