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呃逆的病因包括
  • 正确答案 :BDE
  • 饮食不当

    情志不遂

    正气亏虚

  • 解析:呃逆的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1.饮食不当进食太快太饱,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致寒气蕴蓄于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并可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使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于喉,发生呃逆。2.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气机不利,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胃气上逆挟痰动膈,皆可发为呃逆。3.正气亏虚或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等,均可损伤中气,使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或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若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乘,挟胃气上逆动膈,也可导致呃逆。故选BDE。

  • [多选题]胁痛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 正确答案 :AB
  • 胸痛

    胃脘痛

  • 解析:1.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表现为胸部的疼痛,故二者需鉴别。不过胁痛部位在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而胸痛部位则在整个胸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等检查多有心脏疾病。2.胃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如有胃痛连胁也是以胃痛为主,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

  • [多选题]可引起慢性肝炎的药物有
  • 正确答案 :ACDE
  • 异烟肼

    阿司匹林

    磺胺类

    乙醇

  • 解析:异烟肼可引起20%的患者轻度而短暂的转氨酶增高,1%~2%的患者可发生症状明显的肝炎,并可能是致死性的.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肉芽肿或其他难以归类的肝损害,即混合型肝功能障碍.这类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磺胺,某些抗生素,奎尼丁,别嘌呤醇,丙戊酸和阿司匹林等.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ROS),氧自由基的毒性反应,使人体发生氧化应激,是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②乙醛的毒性作用:乙醛是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是造成慢性进行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内毒素:ALD患者肠道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均有增加,而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不足,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肝脏炎症损伤。④乙醇的毒性:乙醇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NAD+,引起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诱发低血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引起脂肪酸堆积导致脂肪肝;乙醇也干扰蛋白质和核酸代谢。据此选ACDE。

  • [多选题]淋证的辨证要点有
  • 正确答案 :ABCD
  • 辨明淋证类别

    辨虚实

    辨标本

    辨缓急


  • [多选题]膏淋虚证病久不已,反复发作,至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方剂是
  • 正确答案 :AC
  • 补中益气汤

    七味都气丸


  • [多选题]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适应症是
  • 正确答案 :CD
  • 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患者

    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


  • [多选题]下列有清热通便功效的方剂是( )
  • 正确答案 :ADE
  • 茵陈蒿汤

    麻子仁丸

    抵当汤


  • [多选题]下列含有大黄、芒硝的方剂是( )
  • 正确答案 :ABCD
  • 大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 [单选题]小建中汤证中心下悸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D
  • 脾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


  • [多选题]温病邪在气分的热型有( )
  • 正确答案 :ABCE
  • 身热不扬

    壮热不寒

    寒热往来

    日晡潮热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
  • 正确答案 :D
  • 在病变过程中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及虚风内动症


  • [单选题]温病内闭外脱的治疗原则是
  • 正确答案 :B
  • 回阳救逆


  • [单选题]春温病名首见于
  • 正确答案 :D
  • 《伤寒补亡论》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传染病学(正高) 整形外科学(正高) 小儿内科学(正高) 肿瘤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卫生管理(正高) 风湿病(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