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若局部引流受阻,或在急性发作后,出现周期性发作的畏寒、寒战、高热等症状应考虑是
  • 正确答案 :C
  •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 解析: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状窦静脉炎,为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典型者先有畏寒、寒颤,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C以上,数小时后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至正常。体温下降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每日发作1~2次。故答案选C。

  • [单选题]甘油试验阳性是指 ( )
  • 正确答案 :C
  • 250~1000Hz气导听力改善≥15dB

  • 解析:甘油试验阳性是指250~1000Hz气导听力改善≥15dB。

  • [单选题]由于妊娠期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引起的听力障碍称为
  • 正确答案 :E
  • 非遗传性先天性聋

  • 解析:非遗传性先天性聋指由妊娠期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引起的听力障碍。病毒感染、产伤和核黄疸症为其发生的主要病因,母亲患梅毒、艾滋病或在妊娠期应用耳毒性药物等亦可导致胎儿耳聋。非遗传性先天性聋往往为双侧性重度聋或极度聋。

  • [单选题]鼻前庭炎时炎症较明显的部位是
  • 正确答案 :D
  • 鼻前庭外侧部

  • 解析:鼻前庭炎时炎症较明显的部位是鼻前庭外侧部。

  • [单选题]上颌窦黏液囊肿可引起
  • 正确答案 :D
  • 面颊部隆起


  • [单选题]鼻咽纤维血管瘤位于鼻咽部或侵入鼻腔、鼻窦者手术治疗可行 ( )
  • 正确答案 :A
  • 硬腭进路


  • [单选题]对咽部强酸灼伤患者紧急处理不包括 ( )
  • 正确答案 :A
  • 立即给予碳酸氢钠溶液口服中和酸剂

  • 解析:咽部强酸灼伤患者紧急处理包括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类固醇预防水肿、做好气管切开术准备、禁食,插胃管。中和治疗是放热治疗,加重炎症反应,故答案选A。

  • [单选题]鼻结核与鼻麻风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C
  • 可致软骨破坏,鼻中隔穿孔

  • 解析:鼻结核的病理类型多为溃疡型及肉芽肿型,而麻风多为瘤型。鼻结核的临床表现以局部浅溃疡、肉芽组织增生为主,晚期可破坏软骨,出现鼻中隔穿孔。鼻麻风早期出现鼻前庭溃疡、鼻腔黏膜下结节、溃疡,晚期黏膜、腺体萎缩、干燥结痂、鞍鼻。

  • [单选题]影响上呼吸道职业病的发病因素除个人内在因素、个人卫生知识、现场条件、工龄长短外,与之有关的主要是
  • 正确答案 :C
  •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 解析:除题干中所列的影响职业病的发病因素外,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生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高、低气压等;化学因素,如酸、碱、农药等;生物因素,如有害菌等。以上物质被吸入呼吸道可损害全身。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那些人员?
  • 正确答案 :E
  • 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

  • 解析:《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答案为E。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对

  • 解析:《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和执行本规范的情况,应列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答案为E。

  • [单选题]先天性内耳畸形中,主要表现为蜗管发育不良,听力可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或者全聋,而前庭功能可能尚正常者是
  • 正确答案 :A
  • Alexander型

  • 解析:Alexander型:即蜗管型,主要表现为蜗管发育不良。可以只侵及耳蜗基底回,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亦可侵及蜗管全长,表现为全聋,而前庭功能可能尚正常。

  • [单选题]关于中耳癌的治疗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为
  • 正确答案 :A
  • 中耳癌多能早期诊断,因而预后好

  • 解析: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能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中耳癌患者多数不能获得早期治疗,故预后较差。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年龄、肿瘤范围、类型及分化程度、治疗方式、放疗的剂量等。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麻醉学(中级)[代码:347]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中医妇科学(中级)[代码:331]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