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 正确答案 :B
  •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释义】本条论蛔厥的证治。蛔厥证因蛔虫内扰所致,有时作时止的特点,且常有吐出蛔虫的病史,故曰“今病者静,而复时烦”,“其人当吐蛔”。因病人脾虚肠寒,蛔虫不安其位,内扰上窜,产生剧烈疼痛,而使病人烦躁不宁。若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故称“须臾复止”。若病人进食,则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而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蛔厥证的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取其气辛以伏蛔,温以祛下寒;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米饭、蜂蜜和胃缓急。全方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亦可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实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之主方。

  • [单选题]率谷穴位于
  • 正确答案 :B
  •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 解析:率谷 定位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 平刺0.5~0.8寸。

  • [单选题]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
  • 正确答案 :E
  • 关元

  • 解析: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 [单选题]咳嗽五日,痰黄而黏,咳时胸胁作痛,伴见面红目赤,烦热,咽喉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最宜诊断为
  • 正确答案 :C
  • 肝火犯肺证


  • [单选题]下列对诊断肾精不足证最无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烦热盗汗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普通外科(中级)[代码:317]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小儿外科学(中级)[代码:322] 妇产科学(中级)[代码:330]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