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正确答案 :D
  • 皮部


  • [单选题]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D
  • 汗出与否


  • [单选题]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C
  • 润燥软坚

  • 解析:小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释义】此三条论阳明燥结证的证治。太阳病汗、吐、下后,津液受伤,邪气入里,从阳明燥化;或是阳明病,其人多汗,伤津化燥成实而形成本证。多汗是里热迫津外泄的表现。汗出太多,津液耗伤,邪气化燥成实,燥实结滞,故大便结硬。心烦、谵语为阳明燥热秽浊之气循经上扰心神所致。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偏渗,从小便数多一症,可知津液不能还入胃肠,大便必然硬结。 阳明之气旺于日晡所,当阳明燥热内盛时,每于日晡前后正邪斗争激烈,而见发潮热。以上诸证颇类似大承气汤证,但因其脉滑而疾而不是脉沉实,犹恐燥实敛结程度尚浅,故不敢冒然投用大承气汤,而试投小承气汤治之。由于证为里热燥结,气滞胃肠所致,证属里热腑实证,故治宜通便导滞,行气除满。

  • [单选题]少阳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由表入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既不同于太阳之表寒,又不同于阳明之里热,其病属于
  • 正确答案 :D
  • 热郁表里之间


  • [单选题]“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根据原文,治疗上应( )
  • 正确答案 :C
  • 不可发汗


  • [单选题]湿热郁蒸肌肤可见
  • 正确答案 :A
  • 白痦


  • [单选题]辛温解表药大多归经是
  • 正确答案 :B
  • 肺,膀胱

  • 解析:归经——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

  • [单选题]治外有风寒表证内兼湿阻中焦证宜选
  • 正确答案 :A
  • 藿香


  • [单选题]可与金石、贝壳类等药物同用,以助其消化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神曲

  • 解析:神曲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病证:饮食积滞证。辛以行散消食,甘温健脾开胃,和中止泻。因本品略能解表退热,故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 [单选题]外用内服均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白矾

  • 解析:白矾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 [单选题]患者,女,30岁。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其病机是
  • 正确答案 :C
  • 心阴不足

  • 解析:心阴不足

  • [单选题]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属于
  • 正确答案 :C
  • 心悸

  • 解析:心悸指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

  • [单选题]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下列哪一项除外
  • 正确答案 :D
  • 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 解析: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人体试验的道德准则   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   维护受试者利益   受试者知情同意   严谨的科学态度

  • [单选题]气街是经气
  • 正确答案 :B
  • 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

  • 解析: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灵枢•卫气》对气街有较详细记载:“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F。”由此可见,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义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选题]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是凹陷处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C
  • 听宫


  • [单选题]位于大陵穴直上2寸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内关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肾内科学(中级)[代码:307] 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 整形外科学(中级)[代码:324]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口腔正畸学(中级)[代码:357]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