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445

题目: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0-33(Z)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XBzc.gif]=16.7N/mm[SB2.gif],f[XBzt.gif]=1.57N/mm[SB2.gif]),钢筋采用HRB335级(f[XBzy.gif]=300N/mm[SB2.gif]),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 [JZ634_303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荷载规范》,有下面的问题: (1)楼面活荷载为什么要折减? (2)该规范4.1.2条第1款应如何理解?其原文如下: 1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 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 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 [单选题]在露天环境下,施工工地用杉木杆作梁底模立柱,杉木杆的小头直径d=160mm,未经切削,木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相接近?(  )
  • 13.66

  • 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年版)表4.2.1-1可知,杉木强度等级为TC11A,查表4.2.1-3得: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f[XBzc.gif]=10N/mm2。露天环境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0.9,施工调整系数1.2,使用年限5年,调整系数1.1,原木未经切削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15%。因此木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为:f[XBzc.gif]=0.9×1.2×1.1×1.15×10=13.66N/mm2

  • [单选题]某砌体房屋,顶层端部窗洞口处立面如图5-6(Z)所示,窗洞宽1.5m,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板底距离女儿墙顶1.02m。若外纵墙厚240mm(墙体自重标准值为5.0kN/m2),已知传至15.05m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35kN/m,砌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提示: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计算。 [JZ634_279_1.gif]
  • 试问,窗上钢筋砖过梁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设计值(kN·m;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10.8;28.8

  • 解析:1.根据《砌规》第7.2.2条, h[XBzw.gif]=15.05-14.25=0.8m<l[XBzn.gif]=1.5m,应计入板传来的荷载,由于 [JZ634_279_2.gif],墙体荷载应按高度为1/3l[XBzn.gif]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另外q1=35kN/m,故过梁荷载:[JZ634_279_3.gif] [JZ634_279_4.gif] [JZ634_279_5.gif]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砖过梁的内力计算。 【解题分析】 1.本题的关键是砖过梁上荷载设计值的确定。 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2.2条,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XBzw.gif]=15.05-14.25=0.8m<l[XBzn.gif]=1.5m,应计入板传来的荷载,又由于 [JZ634_279_6.gif],那么墙体自重荷载应按[JZ634_279_7.gif]高度墙体采用, 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题意)荷载分项系数取1.35,故 [JZ634_279_8.gif] 3.根据简支梁内力计算公式可计算砖过梁承受的弯矩和剪力: [JZ634_279_9.gif] [JZ634_279_10.gif] 正确答案为A。 4.答案B是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1.35所得,按题意墙体自重是标准值,所以不乘分项系数是错误的;答案C、答案D可直接排除,因为即使不考虑墙荷载,砖过梁承受的弯矩也至少为[JZ634_280_1.gif]×35×1.52=9.8kN·m,都大于8.1和8.4,故可以排除。 5.本题计算内容主要集中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2.2条,只要概念清晰,不太容易答错。 2.根据《砌规》第7.2.3条,h=800mm [JZ634_280_2.gif] 采用HPB235级钢筋,f[XBzy.gif]=210N/mm2 由《砌规》公式(7.2.3),M=0.85h0f[XBzy.gif]A[XBzs.gif],M=9.5kN·m [JZ634_280_3.gif]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钢筋砖过梁的计算。 【解题分析】 1.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2.3条第2款,确定钢筋砖过梁的计算高度h,当考虑梁、板传来的荷载时(题意),h取梁、板下的高度,故h=800mm,h0=h-a[XBzs.gif]=800-[JZ634_280_4.gif]=775mm。 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公式(7.2.3), M=0.85h0f[XBzy.gif]A[XBzs.gif] [JZ634_280_5.gif] 正确答案为A。 3.答案C是h取值为800+120=920mm时所得的结果(加板厚),答案B、D设置没多大意义。 4.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确定过梁截面的有效高度h0,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2.3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没有多大难度。

  • [多选题]在做题的时候发现,钢结构连接计算中,关于对接焊缝剪应力计算时,有好几种方法: (1)V/A;(2)1.5V/A;(3)VS/(It[w.gif])。 在哪种情况下用哪个公式啊?

  • [单选题]关于螺栓连接,下列何项内容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要求不符? (  )[2007年真题]
  • 螺栓中心间距最小容许距离为3d,d为螺栓直径

  • 解析:A项,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3.5条,C级螺栓宜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正确;B项,根据第8.3.6条,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母或其他能防止螺母松动的有效措施,正确;C项,根据表8.3.4,最小容许间距应为3d0,d0为螺栓孔径,错误;D项,根据第8.3.1条,每一杆件在节点上以及拼接接头的一端,永久性的螺栓(或镑钉)数不宜少于2个,正确。

  • [单选题]已知钢筋混凝土过梁净跨l[XBzn.gif]=3.0m。过梁上砌体高度1.2m,墙厚190mm,墙体采用MU7.5砌块、Mb5混合砂浆砌筑,承受楼板传来的均布荷载设计值15kN/m。过梁伸入墙内200mm,砌块厚度为190mm,双面抹20mm混合砂浆,过梁上的墙体重量标准值为3.38kN/m(见下图)。 [LXL20160205_1_146.gif]
  • 该过梁下的局部承压承载力最接近于(  )kN。

  • 65.0

  • 解析:2.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f=1.71N/mm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2.2条第1款,砌体的局压强度系数[LXL20160214_1_20.gif],由于梁宽度大于墙体宽度,故A0=A[XBxxl.gif],所以γ=1.0;根据第5.2.4条,对过梁压应力图形完整系数η=1.0,则过梁下的局部承压承载力为:ηγf[XBAl.gif]=1.0×1.0×1.71×190×200=64980N。

  • [单选题]某轴心受压砌体房屋内墙,γ0=1.0,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0,100mm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XBzt.gif]=1.27N/mm2),基底标高为-1.800m,基础及其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场地土层分布如图14-17(Z)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800m。 [JZ634_48_2.gif]
  • 假定,基础宽度b=2m,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控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净反力标准值为140kPa。试问,由受剪承载力确定的,墙与基础底板交接处的基础截面最小厚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基础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40mm。

  • 250


  • [单选题]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钢筋混凝土挑梁,置于丁字形截面(带翼墙)的墙体中,墙端部设有240mm×240mm的构造柱,局部剖面如下图所示。挑梁截面b×hb=240mm×400mm,墙体厚度为240mm。作用于挑梁上的静荷载标准值为F[XBzk.gif]=5kN,静荷载标准值g[XB1k.gif]=10kN/m,g[XB2k.gif]=12kN/m,活荷载标准值q[XB1k.gif]=8kN/m,q[XB2k.gif]=6kN/m,挑梁自重标准值为2.4kN/m,墙体自重标准值为5.24kN/m2。砌体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2008年真题] [LXL20160205_1_158.gif]
  • 假如挑梁端部未设构造柱,但仍有翼墙,试问,二层挑梁下砌体的最大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

  • 180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公路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公路工程) 标准员 安全员 资料员 监理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房地产经纪人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