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之热为
  • 正确答案 :B
  • 风湿化热伤阴

  • 解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风湿之邪,合而流注于筋骨,搏结于关节,气血痹阻不畅而致诸肢节疼痛而肿大;风湿相搏,病久不解,正虚邪盛,营卫气血耗损,而日渐化热伤阴。 证候: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辨证:风湿历节(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 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 [单选题]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 正确答案 :C
  • 乌头赤石脂丸


  •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证的病机是
  • 正确答案 :C
  • 寒实内结

  • 解析:大黄附子汤中,大黄泻下通便以祛里实,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并能止痛。苦寒之性得辛温之制,而为温下之法。故治疗的是寒实内结的腹满。

  • [单选题]不属于火制法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解析:火制: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等八种。

  • [单选题]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龙骨

  • 解析:龙骨   性能: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2.肝阳眩晕。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   3.滑脱诸证。多种正虚滑脱之证。   4.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宣法、通法

  • 解析:常用治法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发散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而有表证者。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泻大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之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此外,尚有和营卫、和胃气等,亦属和法范畴。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 [单选题]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D
  • 天王补心丹

  • 解析: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治宜滋补心阴,养血安神。 方中生地黄清热滋阴养血,以治虚热,为君药。阴津不足,以天冬、麦冬清心养阴,以助生地黄养心阴;阴虚血热,以玄参凉血,助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共为臣药。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酸枣仁补血安神;柏子仁滋阴安神;远志开窍安神;茯苓益气渗利安神;朱砂清热重镇安神;当归补血化阴;人参益气安神;丹参清热活血安神,共为佐药。桔梗宣畅气机,并载药上归于心,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滋补心阴,养血安神之效。

  • [单选题]组成药物中含有白芍、玄参、麦冬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E
  • 养阴清肺汤


  • [单选题]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D
  • 小陷胸汤

  • 解析: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黄连 半夏 瓜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证候】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痰证 证候辨识   热痰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胸膈痞满,气急呕恶  ---清气化痰丸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  ---小陷胸汤

  •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此症是
  • 正确答案 :C
  • 邪在半表半里


  • [单选题]医学伦理原则不含
  • 正确答案 :D
  • 胆识


  • [单选题]《中医药条例》的制定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

  • 解析:《中医药条例》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   1.制定目的   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

  • [单选题]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 正确答案 :B
  • 舒张进针法

  • 解析: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巾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以下4种: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 [单选题]内关配伍足三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所属的配穴原则是
  • 正确答案 :A
  • 上下配穴


  • [单选题]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兼见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宜配
  • 正确答案 :E
  • 四神聪、悬钟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关元 肝俞 脾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配穴 脾气不足加太白、三阴交;失眠加神门、照海;健忘加印堂、水沟;肝气郁结加太冲、内关。 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拔罐法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 [单选题]小儿遗尿,治疗选穴主要选取( )
  • 正确答案 :E
  • 任脉及背俞穴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血液病学(中级)[代码:310] 普通外科(中级)[代码:317] 妇产科学(中级)[代码:330]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8]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