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发病的外环境
  • 正确答案 :A
  • 情志因素

  • 解析:致病之外部环境包括:①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的变化,主要影响着六淫和疫疠致病;②地域因素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③居处环境 居住生活工作环境,与正气的强弱和邪气都有密切关系,可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④其他因素 工业废气、废物含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若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有害物质,则可以使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 [单选题]患者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等症的治则是
  • 正确答案 :E
  • 标本兼治

  • 解析:题1患者属于邪热里结为本,阴液内伤为标,标本俱急,治当标本兼顾。应泻下与滋阴同用,泻其实热可以存阴,滋阴润燥则有利于通下,标本同治可以相辅相成。题2患者气虚为本,外感为标,治宜益气解表兼顾,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

  • [单选题]患者饭后嗜睡,兼神疲倦怠,食少纳呆的临床意义是
  • 正确答案 :C
  • 脾气虚弱

  • 解析:脾气虚弱: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

  • [单选题]不属于滑脉临床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肝气郁结

  • 解析:滑脉的临床意义为主痰饮,食滞,实热。生理性滑脉可见于妊娠妇女。

  • [单选题]下列各组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巴豆与牵牛

  • 解析: 巴豆畏牵牛,会增毒减效,为配伍禁忌。

  • [单选题]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是( )
  • 正确答案 :C
  • 口服和皮肤给药


  • [单选题]使用大黄的注意点,说法不妥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孕妇便秘忌用


  • [单选题]白头翁汤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A
  •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解析:白头翁汤的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单选题]硬化注射疗法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 正确答案 :C
  • 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 解析:注射疗法是运用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注入痔核及痔核周围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是小血管闭塞和痔核内纤维组织增生,从而促使痔核硬化、萎缩或坏死、枯脱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引起空腹血糖增高的疾病是( )
  • 正确答案 :E
  • 急性酒精中毒


  • [单选题]心电图示心率180次/分,QRS波时间为0.10s,R-R绝对整齐,心电图诊断是( )
  • 正确答案 :B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单选题]患儿,4岁。因突起高热8小时、惊厥2小时就诊。体温40℃,呼吸32次/分,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有“花纹”。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迅速诊断
  • 正确答案 :C
  • 生理盐水灌肠取便镜检

  • 解析:考虑患儿为中毒性菌痢。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反复检测大便以确诊。简单的粪便培养的话是不能确诊的,因为杂菌太多。

  •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有
  • 正确答案 :D
  • 以上都是

  • 解析:医德评价的方式:①社会舆论:在医疗实践中,公众的评价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和精神力量。如果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高尚的,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反之,不良的医疗行为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②内心信念:是医德评价的一种重要的内在方式。③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倾向。故选D。

  • [单选题]患儿,3岁。感冒后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随即出现烦躁、神昏、惊风,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
  • 正确答案 :E
  •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 解析: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因外感后出现烦躁、神昏、惊风,辨病为惊风,舌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动风之征象,治以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 [单选题]下列关于胸肺部X线检查临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检测呼吸功能

  • 解析:'检测呼吸功能不是胸肺部X线检查临床应用。

  • [单选题]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内伤咳嗽的常见病因
  • 正确答案 :C
  • 过劳努伤

  • 解析:过劳努伤会使肺的卫外功能减退,以致外邪客肺导致咳嗽,因此为外感咳嗽的病因。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