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显示在μ,δ,κ和ORL(阿片类受体相似)受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部分是()
  • 正确答案 :BD
  • 细胞外环

    N或C末端

  • 解析:阿片受体μ,δ,κ和ORL受体高度相似,它们的基因被克隆成许多物种,包括人类。   这些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包括7个疏水的跨膜区域被短环互相连接,即细胞内C末端尾和细胞外N末端区域。   这些跨膜区域和细胞内环有65%相同或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然而氨基(N),羧基(HOOC)末端和细胞外环是不同的。

  • [多选题]μ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神经性疼痛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ABC
  • 降低动态异常疼痛

    降低寒冷疼痛的温度阈值

    降低静态异常疼痛

  • 解析:阿片受体激动剂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在过去20年的已经引起重大争议。最近的研究使我们更理解这个话题。在脊髓损伤和卒中患者,静脉注射吗啡表明降低自发性疼痛效果较差,但显著降低抚摸疼痛。其他研究使用阿芬太尼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独立的病因和在抚摸着痛,自发性疼痛,增加的温度时热痛检测和降低温度时冷痛的检测来进行动态观察是否减少疼痛。

  • [多选题]神经性疼痛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C
  • 神经缺失部分出现疼痛

    无疼痛刺激时也出现疼痛

  • 解析:在感觉丧失的部位疼痛,也被称为传入神经痛,或痛性感觉缺失,是神经性疼痛的突出的标志。阿片类药物治疗对于神经性疼痛的反应不如躯体疼痛治疗效果。神经性疼痛的显著标志是无痛的刺激时出现allodynia-a疼痛反应。轻触神经瘤产生受损神经分布的辐射触电感觉叫做Tinel征,这是神经性疼痛的另一个特点。

  • [多选题]对于PDPH患者常见疗法为硬膜外血补片疗法。以下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C
  • 若维持2h的脊柱直立位可以显著增加血补片疗法的成功率

    若硬膜撕裂是由一个粗针造成,EBP效果较差

  • 解析:它已被证明,与30min相比,保持仰卧位2h后EBP成功率更高。虽然最初的缓解效果很好(几乎是100%),PDPH的总体长期补救效果成功率在61%-75%。当硬膜撕裂是由一个大针造成的,EBP可以有效缓解。

  • [多选题]一个有严重痉挛的患者准备使用巴氯芬鞘内注射泵,本人及家属听闻“用泵会感染”你该回答()
  • 正确答案 :AC
  • 与鞘内注射泵有关的感染是种常见的、可以避免的严重但可逆不良反应

    给药系统相关感染的处理一般包括抗生素应用和设备的取出

  • 解析:诊断植入设备相关性手术部位感染必须同时或仅对临床怀疑手术伤口或植入位置的标本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大多数为细菌性)。伤口感染标志有发热、红斑、水肿、疼痛、伤口渗出、愈合不良和植入处皮肤糜烂。脑膜刺激征提示脑脊液受累。 A.SCS或鞘内给药系统的植入物相关感染是这些设备最常见、可控制的严重不良反应。 B.多中心的给药设备相关感染研究中泵袋为感染灶的比例为57.1%—80%,腰椎体为感染位置比例为13%—33%,脑膜炎比例为10%—14.3%。 C.典型的给药或SCS系统相关感染的管理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取出设备。 D.应时刻关心潜在的并发症。植入患者的感染率(基于感染发生例数与受评估的患者数)为2.5%—9%变化。最高感染率9%发生于10ml SybchroMed泵,用于儿科患者并伴有中枢源性痉挛的患者(n=100),主要为痉挛性脑瘫。最低感染率2.5%发生于接受鞘内注射重组甲硫氨酰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总数700例患者中有35个患者发生了36例感染(总体感染率5%)。

  • [单选题]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A
  • 凝滞


  • [单选题]下列病证中,一般不见腻苔的是( )
  • 正确答案 :E
  • 津伤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舌形改变的是( )
  • 正确答案 :E
  • 歪斜


  • [单选题]积滞的病因主要是( )
  • 正确答案 :D
  • 乳食内积,损伤脾胃


  • [单选题]不属于胸痹病因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心虚胆怯


  •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湿疮血虚风燥证的证候特点包括( )
  • 正确答案 :BCD
  • 皮肤肥厚

    粗糙脱屑

    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肾内科学(正高) 急诊医学(正高) 整形外科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正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