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病的是
  • 正确答案 :B
  • 疟疾


  • [单选题]患者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舌淡脉弱。属于
  • 正确答案 :B
  • 气陷证

  • 解析:气陷升举无力,而内脏下垂。

  • [单选题]具有祛风散寒除湿功效的中药治疗的病证是
  • 正确答案 :B
  • 风寒湿痹,痿软无力

  • 解析:祛风散寒除湿药治疗风寒湿痹

  • [单选题]患者,男,52岁。口渴多饮2年,目前自觉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其证候诊断是( )
  • 正确答案 :A
  • 上消肺热津伤证

  • 解析:患者口渴多饮2年,病属消渴病范畴,目前自觉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证属上消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 [单选题]三消辨证的根据是
  • 正确答案 :D
  • 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轻重主次

  • 解析: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 [单选题]因患疔疮、疖、痈失治误治引起的流注称为
  • 正确答案 :B
  • 余毒流注

  • 解析: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恶露停滞或跌扑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称髂窝流注。

  • [单选题]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
  • 正确答案 :B
  • 清热泻脾散

  • 解析:鹅口疮心脾积热证,治法:清泄心脾积热。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 [单选题]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
  • 正确答案 :B
  • 癥瘕

  • 解析: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均可导致妇产科疾病,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三脏。肝经湿热: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之邪下注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可发生带下病、阴痒。湿热蕴结胞中,或湿热瘀结,阻滞冲任,冲任不畅,发生不孕、盆腔炎、癥瘕等。故选B。

  • [单选题]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X线表现为
  • 正确答案 :D
  • 死骨

  • 解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故选D。

  • [单选题]下列属于自身腹水浓缩回输术适应证的是
  • 正确答案 :E
  • 利尿药无效的难治性腹水

  • 解析:腹腔积液浓缩回输 用于治疗难治性腹腔积液,或伴有低血容量状态、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和肝肾综合征病人,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大量腹腔积液急需缓解症状病人。

  • [单选题]中毒严重,虽经积极支持治疗但情况仍日趋恶化时,应采取以下哪项治疗措施
  • 正确答案 :E
  • 血液透析

  • 解析:治疗重度中毒中具有显著效果,包括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及血浆置换等,可有效清除血液中和组织中释放入血的有机磷农药,提高治愈率。

  • [单选题]心脏骤停时,没有下述表现中的
  • 正确答案 :D
  • 瞳孔明显缩小

  • 解析: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如下:①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听诊心音消失。④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⑤瞳孔散大。

  • [单选题]人在患病后,有权选择愿意接受或拒绝医师制定的诊治方案,这体现了医学道德的
  • 正确答案 :D
  • 自主原则

  • 解析:自主原则指尊重病人自己做决定的原则。

  • [单选题]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主要是
  • 正确答案 :B
  •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 解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

  • [单选题]患者,女,20岁。每遇生气后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C
  • 肝火犯肺

  • 解析:每遇生气后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咳嗽之肝火犯肺证,故选择C。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医师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