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单选题]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先安未受邪之地


  • [单选题]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 正确答案 :B
  • 证候


  •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
  • 正确答案 :A
  • 秋气

  • 解析: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 [单选题]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 厥逆


  • [单选题]咳嗽上气痰浊壅肺证宜选用
  • 正确答案 :E
  • 皂荚丸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E
  • 动则心悸

  •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 [单选题]既能杀虫止痒、燥湿,又能温肾壮阳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蛇床子

  • 解析:蛇床子   功效: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 [单选题]以下不属得神表现的为
  • 正确答案 :D
  • 颧赤如妆

  • 解析:得神--有神--精充神旺--正常人或病情轻浅

  • [单选题]下列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咳喘

  • 解析:咳喘,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

  • [单选题]下列发热的病因,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
  • 正确答案 :B
  • 中暑

  • 解析:中暑属于非感染性发热,其发热机制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其余选项均为感染性发热的病因。

  • [单选题]潜伏性感染意义是
  • 正确答案 :B
  •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 解析: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四个期。   1.潜伏期 进入人体---发病   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体感染的量成反比。传染病的潜伏期是相对固定的,是检疫工作者和传染病医师诊断、追溯传染源、确定检疫期、选择免疫方式的重要依据。[潜伏期.png]

  • [单选题]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 正确答案 :C
  • 隐性感染


  • [单选题]气街是经气
  • 正确答案 :B
  • 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

  • 解析: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灵枢•卫气》对气街有较详细记载:“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F。”由此可见,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义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选题]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
  • 正确答案 :A
  • 募穴

  • 解析:背俞穴与募穴 1,概念: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为“俞穴”。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个。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俞为阳,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第1侧线上,为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募为阴,均分布于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背俞穴与募穴.png] 2、临床应用:俞、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 俞、募穴可以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 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 临床上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

  • [单选题]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侧头、胁肋病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结核病学(中级)[代码:311]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中级)[代码:313] 普通外科(中级)[代码:317] 口腔医学(中级)[代码:353] 口腔正畸学(中级)[代码:357]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代码:326]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