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地基不一定设置排水竖井

题目:下列关于地基处理设计方法的论述,何项不正确?

解析:《地处规》第11.1.1条,A正确; 《地处规》第7.1.1条,B正确; 《地处规》第6.1.1条、第8.1.1条,C正确; 《地处规》第5.2.15条、第5.2.19条,D错误。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把握天然地基、地基处理及桩基的设计要点等。本题主要考查地基处理适用条件。 【解题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5.2.15条规定,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必须设置排水竖井。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建筑为大底盘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和竖向均比较规则,立面如下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Ⅱ类场地土。[2008年真题] [LXL20160216_1_20.gif]
  • 假设该建筑一、二、三层由一般丙类建筑改为商场,其营业面积约为1.2万m2。框架梁采用C30级混凝土,纵向钢筋和箍筋分别采用HRB335([LXL20160121_2_1.gif])和HPB235(Φ)级钢筋;某梁梁端配筋如下图所示。试问,下列何项梁端截面顶部的配筋,满足且最接近于构造要求的梁端底部和顶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最小比值的规定? (  )

  • 前三项均不满足规程的构造要求

  • 解析: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5条及条文说明,营业面积约为1.2万m2,大于7000 m2,为乙类建筑;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1条、第3.9.6条及第3.9.3条,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3.2条第3款,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最小比值为0.5;A项,[LXL20160216_1_135.gif];BC两项顶部纵向钢筋面积更大,故均不满足要求。

  • [单选题]一商厦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该建筑的入口处采用悬挑长度为17.5m的钢桁架(见下图),桁架高度为2.5m。钢桁架节点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P[XBgk.gif]=90kN。由此,可算得该桁架端部斜腹杆a仅由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LXL20160215_1_149.gif]=(  )kN。 端部斜腹杆a由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 [LXL20160215_1_148.gif]
  • 76.4

  •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3.3条,8度(0.30g)抗震时,桁架节点上的竖向地震作用P[XBEvk.gif]为节点上重力荷载代表值P[XBgk.gif]的15%, 即:P[XBEvk.gif]=0.15×90=13.5kN;由于桁架端部斜腹杆a与下弦杆之间的夹角为45°, 则:[LXL20160215_1_195.gif]。

  • [多选题]17.《高规》4.6.6条规定,"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曲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和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应超过表4.6.6的限值",请问,这个"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该如何求算?

  • [单选题]某厂房三铰拱式天窗架采用Q235B钢制作,其平面外稳定性由支撑系统保证。天窗架侧柱ad选用双角钢[JZ634_255_1.gif]125×8,天窗架计算简图及侧柱ad的截面特性如图19-24(Z)所示。 [JZ634_256_1.gif]
  • 已知腹杆ae承受轴向拉力设计值30kN,采用双角钢[JZ634_260_1.gif]63×6,A=1458mm2。试问,杆ae的拉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截面无削弱。

  • 20


  • [单选题]某简支梁计算跨度l0=6.9m,截面尺寸b×h=250mm×650mm,混凝土为C30,钢筋为HRB335级。该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包括梁自重)gk=16.20kN/m及均布活载标准值qk=8.50kN/m。梁跨中下部配有纵向受拉钢筋320(A[XBzs.gif]=942mm2),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5mm。
  • 跨中截面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σ[XBzs.gif]最接近于(  )N/2

  • 292

  • 解析:1.恒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为:[LXL20160204_1_57.gif]; 活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为:[LXL20160204_1_58.gif]; 则总弯矩标准值为:[LXL20160204_1_59.gif]; 由有效高度h[XBzo.gif]=650—35=615mm,纵向受拉钢筋面积A[XBzs.gif]=941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公式7.1.4-3,则可计算得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为: [LXL20160204_1_60.gif]。 2.配筋率 [LXL20160204_1_61.gif];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7.1.2条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LXL20160204_1_62.gif]为: [LXL20160204_1_63.gif];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为: [LXL20160204_1_64.gif], 根据公式7.2.3-1,则该梁的短期刚度B[XBzs.gif]为: [LXL20160204_1_65.gif]。 3.活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值为: [LXL20160204_1_66.gif]; 已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跨中最大弯矩为Mk=147kN·m;受压钢筋配筋率ρ′=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7.2.5条θ=2.0;B[XBzs.gif]=5.5×1013N·2,根据公式7.2.2-1,则截面刚度为: [LXL20160204_1_67.gif] 故该梁跨中挠度值为: [LXL20160204_1_68.gif]。 4.计算得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为:[LXL20160204_1_69.gif];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7.1.2条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LXL20160204_1_70.gif]; 已知ψ=0.506,σ[XBzs.gif]=270.0N/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式(7.1.2-1),计算得该梁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为: [LXL20160204_1_71.gif]

  • [单选题]如下图所示,由预埋板和对称于力作用线配置的弯折锚筋与直锚筋共同承受剪力的预埋件,已知承受的剪力V=225kN,直锚筋直径d=14mm,共4根,弯折钢筋与预埋钢板板面间的夹角α=30°,直锚筋间的距离b1和b均为100mm,弯折钢筋之间的距离b2=100mm,构件的混凝土为C30,钢板厚t=10mm,直锚筋与弯折锚筋均采用HRB335钢筋,钢板为Q235钢。 [LXL20160121_54_1.gif]
  • 若已知弯折锚筋为3[LXL20160121_2_1.gif]18的钢筋,则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l[XBxa.gif](mm)与下列(  )项最为接近。

  • 529


  • [单选题]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XBzc.gif]=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0=9.6×105kN·m,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XBzw.gif]=3.7×105kN·m。
  • 试问,该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 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 解析: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JZ634_138_1.gif] 根据《高规》第8.1.3条,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采用,由《高规》表3.9.3及第3.9.2条,该建筑应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则框架为一级;剪力墙为一级。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设计人员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及剪力墙抗震等级的判定,重点考核考生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的理解。 【解题分析】 1.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场地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结构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中设防烈度8度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 2.本题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大于50%、小于80%,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第3款,此种情况下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故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应为一级。 2.由《抗规》第5.2.3条,取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时的轴力标准值进行计算: N[XBzxzk.gif]=5300kN,N[XBzyzk.gif]=5700kN 由《抗规》公式(5.2.3-7)、公式(5.2.3-8), [JZ634_139_1.gif] [JZ634_139_2.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的理解与计算。 【解题分析】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3条第2款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按下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JZ634_139_3.gif] 或 [JZ634_139_4.gif] 2.规范对结构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耦联效应的计算,实质上是对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耦联效应的再组合计算,因此,计算所用的Sx与S[XBzy.gif]应为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耦联效应,只要把握了这一点,本题不难解答,否则,就会误选答案D。 3.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强震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两个水平方向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不相等,比值约为1:0.85,而且两个方向的最大值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刻,故规范采用平方和开方的方法(SRSS)来估算双向地震作用效应。 3.柱底剪力[JZ634_140_1.gif] 柱底弯矩[JZ634_140_2.gif],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高层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及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的简单应用。 【解题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常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截面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本题为降低二级注册考试的难度,给出了框架柱的相应侧向刚度及相关柱的反弯点,考生只要对反弯点法或D值法有所了解,本题很容易解答。 4.根据《高规》第8.1.4条, 0.2V0=0.2×8950kN=1790kN>1060kN=V[XBfdouhaomax.gif] V=1.5×V[XBfdouhaomax.gif]=1.5×1060kN=1590kN<1790kN 经比较,取V=1590kN,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亦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规范条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所承担剪力的调整规定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解题分析】 1.本题属联题之一,其目的为简化题设条件,减少考生阅读题目所占用的时间。本题给出题设条件“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本题结构符合框架-剪力墙的条件,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条文比较容易解答,考生只要对该条文正确理解,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5.根据《高规》第6.2.3条,[JZ634_141_2.gif] [JZ634_141_3.gif],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框架柱设计时,对规范“强剪弱弯”规定的理解及应用。 【解题分析】 本题也较简单。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题设条件明确本题结构类型应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且已给出本题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其次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2.3条式(6.2.3-2),很容易求出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的剪力设计值。

  • [多选题]梁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时,需要先确定αs,然后才能得到‰进行下面的计算,αs到底怎么确定呀?各种算例中有时候用45mm,有时候用40mm,还有用65mm的。

  • [单选题]某柱下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采用C40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100mm,柱及承台相关尺寸如下图所示。已知柱为方柱,承台居中心,柱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900kN。 [LXL20160214_1_153.gif]
  • 试问,承台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于(  )kN。

  • 5870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机电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建筑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安全员 监理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 咨询工程师(投资)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