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有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598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母乳喂养(breast feedin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加强免疫(booster immunization)、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终身免疫(permanent immunity)

  • [多选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有

  • A. 缺氧缺血致肠壁血灌注减少
    B. 病原菌直接侵入肠黏膜
    C. 肠黏膜微循环障碍
    D. 内毒素激活细胞因子
    E. 低渗乳汁损伤肠黏膜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下列对麻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麻疹病毒包膜上有H和F刺突,但无N刺突(无神经氨酸酶活性)
    B. 麻疹患者有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时,体表不出现红色斑丘疹
    C. 麻疹是急性传染病,但极少数患儿于病愈2~17年后可出现慢发感染,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
    D. 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permanent immunity),隔6~7年不必再次接种加强免疫
    E. 麻疹自然感染后,患者可获得牢固免疫,持续终身

  • [单选题]5天女婴,家中出生,母乳喂养,2天来皮肤黄染、拒奶、嗜睡,体温不升。查体:面色灰暗,四肢稍凉,脐轮红,可见脓性分泌物,肝脏肋下3cm,脾肋下2cm。
  • A. 最可能的诊断是
    B. 新生儿脐炎,生理性黄疽
    C. 新生儿脐炎,母乳性黄疸
    D. 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败血症
    E. 新生儿脐炎,新生儿溶血病
    F. 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肝炎

  • [单选题]隐球菌病晚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 A. 弥漫渗出性改变
    B. 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C. 坏死灶
    D. 小空洞形成
    E. 肉芽肿形成

  • [单选题]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取决于
  • A. 脑脊液WBC数多少
    B. 年龄大小
    C.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高低
    D. 有无脑膜刺激征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女,8岁,3个月前因皮肤黏膜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泼尼松治疗缓解。近1周来疲乏无力。脾肋下2cm,Hb 70g/L,网织红细胞0.08,血小板60×109/L,白细胞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76μmol/L,间接胆红素66μmol/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35个,Coombs试验阳性。其诊断是
  • 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贫血
    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 Evans综合征
    D. 脾功能亢进
    E. 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 [多选题]治疗中经常选择下列哪些辅助检查
  • A. 胸部X线平片
    B.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C. 脑电图
    D. 血气分析
    E. 肌电图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w5o6eg.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