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2024年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考试题15

来源: 布丁学网    发布:2024-01-16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92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布丁学网发布2024年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考试题15,更多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布丁学网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诊断高渗性缺水的依据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摄入水分不足,水分丧失过多
B. 口渴为最突出症状,并伴随有唇舌干燥、乏力、烦躁、尿少,甚至谵妄、昏迷等症状
C. 血浆渗透压<290mOsm/L
D. 血清钠在150mmol/L以上
E.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轻度增高,尿比重高


2. [单选题]以下外科情况中,不需要输血的是

A. 严重烧伤
B. 体质消瘦
C. 出血性疾病
D. 大手术出血
E. 脓毒血症


3. [单选题]关于发生MODS的条件,下列错误的是

A. SIRS>CARS时,易发生MODS
B. SIRS C. 机体经初次打击使全身免疫系统处于预激状态,再次打击时,更易发生MODS
D. 非感染性疾病也可诱发MODS
E. 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易造成MODS


4. [单选题]目前较明确的致癌因素中,不包括

A. 吸烟、饮酒及食用发酵霉变食物
B. 生活在湿度较大的地域
C. 某些职业及环境污染
D. 医源性致癌因素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砷剂等
E. 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


5. [单选题]关于"初期复苏"的阐述,下列错误的是

A. 是现场施救的应急措施
B. 为了迅速有效地恢复氧合
C. 为了迅速恢复重要脏器血液灌流
D. 主要步骤包括A、B、C三项
E. 早期应用急救药物


6.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
B.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C. 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D. 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E.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7. [单选题]Charcot五联症出现在

A.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B.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C.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D.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E. 绞窄性小肠梗阻


8. [单选题]有关骨折的愈合,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多次手法复位不利于骨折愈合
B. 手术比手法复位更能增加愈合机会
C. 骨牵引过度可造成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D. 内固定和外固定不充分不利于愈合
E. 适当功能练习有利于愈合


9. [单选题]有关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

A. 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
B. 老年人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体束征阳性为多
C. 小儿有嗜睡、囟门凸出、抽搐的特点
D. 偶有癫痫发作
E. 都有头部外伤史


10. [单选题]呼吸纯氧时,COHb的半衰期约为(  )。

A. 1.5小时
B. 1小时
C. 0.5小时
D. 2小时
E. 2.5小时


11. [单选题]强酸强碱类烧伤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

A. 创面彻底冲洗后,再处理眼部烧伤
B. 宜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
C. 生石灰烧伤,先除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
D. 一般不用中合剂
E. 强酸类烧伤,形成厚痂,Ⅱ度烧伤易误以为Ⅲ度


12. [单选题]关于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 可有或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B. 多见于严重的痈,急性蜂窝织炎,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等
C. 易并发心肌炎
D. 感染性休克发生早,血压下降快
E. 可发现转移性脓肿


13. [单选题]下述哪项不是烧伤包扎疗法的适应证

A. 门诊治疗的小面积烧伤病人
B. 会阴部创面
C. 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成年人(如休克期烦躁不安者)
D. 植皮后为了固定皮片或制动关节活动和保护供皮区创面
E. 需要转运的病人


14. [单选题]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

A. 260~280mOsm/L
B. 270~290mOsm/L
C. 280-300mOsm/L
D. 290~310mOsm/L
E. 300~320mOsm/L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krnxwv.html
    考试布丁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