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4年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模拟考试库78

来源: 布丁学网    发布:2024-03-19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1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布丁学网发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24年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模拟考试库78,更多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布丁学网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不正确的是

A. 心绞痛发作时明显的ST段压低有预后意义
B. 发作时可以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C. 心电图正常(normal ecg)不能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D. 每次心电图检查结果可能不完全相同
E. 与既往心电图比较更有诊断意义


2. [单选题]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 通气/血流>0.8
B. 通气/血流<0.8
C. 弥散功能障碍
D. 肺动-静脉样的分流
E. 肺泡通气不足


3. [单选题]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
B. 缺氧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C. 缺氧时皮肤、胃肠血管收缩,而脑、肾、冠状动脉血管扩张以保证重要脏器氧供应
D. 缺氧时能量不足引起钠泵失灵,导致细胞内水肿
E. 缺氧可引起黄疸和消化道出血


4. [单选题]关于咯血发病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炎症可使支气管黏膜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黏膜下血管破裂引起咯血
B. 肺结核时如空洞壁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小动脉瘤破裂可造成大咯血
C. 发生咯血的肺结核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常见
D. 肺淤血可造成肺泡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咯血
E. 血液病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咯血


5. [单选题]有关连续性肾替代治疗作用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连续、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
B. 可清除部分炎症因子
C. 溶质清除率高
D. 可维持电解质稳定
E. 影响血流动力学


6. [单选题]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A. 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同一病因不同病程阶段,发病机制亦有主次之分
B. 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
C. 肝细胞急剧坏死同时肝细胞再生能力不足是其发病基础
D. 肝细胞死亡途径包括细胞凋亡和坏死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用溶栓药治疗肺血栓栓塞症后,规范性肝素治疗应开始在

A. 控制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正常范围内
B. 控制APTT在正常值的1~1.5倍
C. 控制APTT在正常值的1.5~2.5倍
D. 控制APTT在正常值的2.5~3.0倍
E. 控制APTT在正常值的3倍以上


8. [单选题]患者男性,69岁。因头晕、心悸1天入院。入院时查血压80/40mmHg,为稳定患者血液循环,现给予补液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现需进行何种监测了解血液循环情况

A. 心电监测
B. 血压监测
C. 血氧饱和度监测
D. 呼吸监测
E. 瞳孔监测


9. [单选题]心包穿刺术抽液量第一次应为

A. 50~100ml
B. 100~200ml
C. 300~400ml
D. 400~500ml
E. 500~600ml


10. [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口咽通气道可诱发喉痉挛
B. 浅麻醉时拔除气管导管易诱发喉痉挛
C. 伤口疼痛是全麻后通气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D. 病人出现哮鸣音、荨麻疹、低血压时,应考虑过敏反应
E. 任何一种抗胆碱酯酶药均能诱发窦性心律不齐


11. [单选题]关于微循环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B. 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C. 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D. 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E. 微循环既主要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受局部的调节


12. [单选题]每个葡萄糖分子经过三羧酸循环实现有氧氧化,并产生

A. 18个ATP
B. 28个ATP
C. 38个ATP
D. 48个ATP
E. 58个ATP


13. [单选题]肺动脉楔压(PAWP)正常值为5~12mmHg,若>18mmHg,则支持的诊断是

A. 左心功能不全
B. 右心功能不全
C. 支气管哮喘
D. ARDS
E. 高血压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dj6qr4.html
    考试布丁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