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布丁学网发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多层砖砌体房屋与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布丁学网建筑工程频道。
[单选题]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多层砖砌体房屋与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墙厚度均为240mm,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房屋的底层层高限值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B. 底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C. 除底层外,其他层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D.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下图为两块钢板用拼接板连接,采用三面围焊缝,承受静力荷载作用。
[LXL20160204_1_233.gif]
焊脚尺寸应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 )
A. [LXL20160204_1_234.gif]
B. [LXL20160204_1_235.gif]
C. [LXL20160204_1_236.gif]
D. [LXL20160204_1_237.gif]
[单选题]关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中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的确定,下列何项取值正确?( )[2008年真题]
A. 抗拉强度标准值
B. 屈服强度标准值
C. 屈服强度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D. 抗拉强度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单选题] 一幢8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8度(0.2g)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如下图所示。其顶层的弹性水平位移δ8=60mm,第7层的水平位移δ7=54mm。
[LXL20160216_1_31.gif]
框架结构第7层及第8层的水平位移
由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XBzy.gif]=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XBP,8.gif]=( )。
A. 1/333
B. 1/220
C. 1/200
D. 1/150
[单选题]某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下桩基础采用九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直径d=600mm,为提高桩的承载力及减少沉降,灌注桩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且施工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相关规定。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100mm×1100mm,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0=20kN/m3。承台平面尺寸、桩位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及岩土参数等如图20-24(Z)所示。桩基的环境类别为二a,建筑所在地对桩基混凝土耐久性无可靠工程经验。
[JZ634_209_1.gif]
假定,第②层粉质黏土及第③层黏土的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β[XBzs.gif]=1.4,第④层细砂的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β[XBzs.gif]=1.6,第④层细砂的后注浆端阻力增强系数β[XBzp.gif]=2.4。试问,在进行初步设计时,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间的经验公式,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R[XBza.gif](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200
B. 1400
C. 1600
D. 3000
[单选题]对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XBzf.gif]取值,下列规定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多层房屋无门窗洞口时,b[XBzf.gif]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B. 单层房屋,[JZ634_271_2.gif](b为壁柱宽度,H为壁柱墙高度),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距离
C. 多层房屋有门窗洞口时,b[XBzf.gif]可取窗间墙宽度
D. 计算带壁柱墙的条形基础时,b[XBzf.gif]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单选题]某框架-核心筒结构底层一连梁如下图所示,连梁截面bb=400mm,hb=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f[XBzc.gif]=16.7N/mm2),水平地震作用组合连梁剪力设计值V=840kN,当连梁中交叉暗撑与水平线夹角为α(sinα=0.66)时,交叉暗撑采用HRB400钢。交叉暗撑计算所需纵向钢筋最接近于( )。
[LXL20160215_1_139.gif]
A. 4[LXL20160121_6_1.gif]18
B. 4[LXL20160121_6_1.gif]20
C. 4[LXL20160121_6_1.gif]22
D. 4[LXL20160121_6_1.gif]25
[多选题]《混凝土规范》7.3.4条第2款规定:
当计算中计入纵向普通受压钢筋时,受压区的高度应满足本规范公式(7.2.1-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时,应将本规范公式(7.2.5)中的M以Ne[′-s.gif]代替,此处,e[′-s.gif]为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在计算中应计入偏心距增大系数,初始偏心距应按公式(7.3.4-4)确定。
我对此的疑问是,如何保证此时受拉区钢筋的应力能达到f[y.gif]?不满足公式(7.2.1-4)时,只说明这时的压力N非常的小,这时候受拉区钢筋的应力σs很可能达不到^,如果在7.2.5把σ[s.gif]按f[y.gif]取,结果应该是偏不安全的。
A. 为方便表达,下面的解释以构件中不存在预应力钢筋为前提。
根据平截面假定,截面变形后仍然为平面,截面上应变呈三角形分布。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越小,则另一侧受拉钢筋的应变越大,应力也就越大,若χ≤ξ[xB.gif]h0,可保证破坏时受拉钢筋As的应力达到屈服。
规范中所谓"不满足公式(7.2.1-4)条件",就是出现了z<2α[′-s.gif]这种情况,破坏时受拉区钢筋的应力σs是可以达到f[y.gif]的。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