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存在胰岛素受体缺陷
存在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转体的缺陷
存在胰岛素抵抗
存在脂代谢紊乱
不发生酮症#谷物中烟酸色氨酸含量低#
烟酸是水溶性维
-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缺钾性低钾血症的泌尿系统表现为ACTH-肽类激素
TSH-蛋白质类激素
Insulin-类固醇激素#
Cortisol-类固醇激素
NA-邻苯二酚胺管型尿#
口渴、多饮#
夜尿多#
尿浓缩功能差#
蛋白尿#
- 根据WHO 1999年标准及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根据静脉血浆血糖空腹(FPG)和糖负荷后2小时(2hPPG)水平进行的糖代谢状态分类哪项是正确的( )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时的抢救措施包括月经先后无定期临床
- 关于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叙述正确的有对冠心病患者,调脂药物的选择应首选如果垂体和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抵抗是相似的,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
如果垂体抵抗低于周围抵抗,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 有关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运用耳针疗法治疗各种眼病时,可选用的耳穴有( )引起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的肿瘤常为良性
异位ACTH综
- 机体体液总量为下列哪项不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0.2×体重(kg)
0.3×体重(kg)
0.4×体重(kg)
0.6×体重(kg)#
0.5×体重(kg)糖适平
那格列奈
艾塞那肽
丙基硫氧嘧啶#
艾汀
- 下列有关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的论点中,正确的是紧脉的主病为( )多见于青年起病型糖尿病
常有重症糖尿病史
常有明显酸中毒
治疗必须用低渗盐水
多见于老年轻型糖尿病#寒、痛、宿食#
宿食、瘀血
表证、瘀血、痰
- 垂体瘤放射治疗的安全剂量是35~80Gy
<45Gy#
35~100Gy
<100Gy
50~100Gy
- 有关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类固醇激素包括以下哪种激素不是肾脏产生的激素有高钾血症#
剧烈运动可诱发
20~40岁亚洲男性好发
病变主要累及下肢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诱发甲状旁腺激素
盐皮质激素#
生长激
- 与自身免疫性多发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不符的是 ( )糖尿病的治疗,临床达到"良好"效果的生化标准是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糖量(_____mmol/L)(g)(mg/dl)(mg/d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同一个体发生2个或2个
- 关于水在细胞外液中的分布,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因素中,可引起肥胖症的有 ( )Graves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根据弥散法则细胞外液中的水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
水从毛细血管的流出与水从细胞间隙进入毛
- 女性,27岁。患糖尿病5年,消瘦,血糖常在16.7mmol/L以上,易出现酮症.胰岛素释放试验低平型,较好的治疗方案是粘连性心包炎心尖冲动运动疗法+胰岛素
饮食疗法+胰岛素#
饮食疗法+胰岛素+格列吡嗪
单纯胰岛素治疗
二
- 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下列属从治法的是( )神经垂体
腺垂体
垂体柄
下丘脑#
肾寒因寒用#
寒者热之
用热远热
攻补兼施
阳病治阴
- 关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叙述正确的是气的分类主要有( )因能引起肝、肾损害,故不能长期使用
血糖较高时,宜大剂量开始
单独应用时也可引起低血糖#
由于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故不宜与胰岛素联合应用
若不能满意控制血糖
- 促性腺激素(GnH)指的是下述哪项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黄体生成激素#
催产素
卵泡刺激素#
泌乳素
雌激素药疹
肝功能损害
白细胞减低#
甲状腺功能低下
胃肠道反应
- 危像的治疗不宜用 ( )垂体瘤发展压迫下列哪一项可引起颞侧偏盲 ( )下列哪项是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的最好指标丙硫氧嘧啶
乙酰水杨酸#
氢化可的松
血液透析
复方碘溶液视神经交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 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肥胖症的描述,错误的是 ( )下列关于HDL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常以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胰岛功能正常
患者需使用胰岛素维持血糖代谢
中老年患者多见,不
- 处理甲状腺危象时,为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首先给予下列关于嗜铬细胞瘤的叙述,正确的是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因素有碘化钠静脉滴注
控制感染
抗甲状腺药物增量口服
氢化可的松静滴
心得安#本病多为恶性,很难治
- 36岁,身高1.75m,体重80kg,单位体检化验空腹血糖8.3mmol/L,肝肾功能正常。进一步行OGTT,0、30、60、120、180分钟血糖分别为7.9、9.6、15.3、13.4、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3%,此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女,1
-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关于磷脂的说法正确的是气虚发热的特点为( )NaCI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
血红蛋白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磷脂随所构成的脂蛋白解体而直接排出体外
血浆磷脂的半衰期约为9
- 关于胰岛素瘤,65岁。右利手,在和别人交谈时不能理解讲话内容。患者的语言障碍是低血糖经常出现在空腹或活动后
胰岛素释放指数增加
血糖降至1.67mmol/L,胰岛素则停止释放#
禁食后多在48小时出现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可
- 男性,50岁,身高180cm,体重68kg,患2型糖尿病1年,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血糖未达到理想水平。治疗方案首选格列齐特治疗#
二甲双胍治疗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
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治疗
- 正确的是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使用溴隐亭治疗的疗效优于手术
溴隐亭使血中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
溴隐亭不会影响肿瘤的大小#
溴隐亭应用迄今未发现胎儿畸形,故需长期服用中老年病人多见,需应用胰岛素
胰岛功能
- 糖尿病目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多发性神经炎的表现是肺结核感染
化脓性感染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心脑血管合并症#肌力下降#
近端较远端重
肌肉酸痛#
双测不对称
感觉异常#
- ACTH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鉴别诊断的试验方法包括下列激素不属肽类激素的是可应用于尿崩症的口服药有ACTH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CRH兴奋试验#
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CRH兴奋试验联合
- 继发性尿崩症最常见的病因是下列激素,不是类固醇激素者是关于食物中的胆固醇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肿瘤#
头部创伤
脑部感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变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增生醛固酮
睾丸酮
- 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循环血量减少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动脉血压降低
疼痛刺激
- 关于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正确的是 ( )微量清蛋白尿期是指尿清蛋白排泄率在 ( )下述组合哪项是正确的症状改善,激素水平正常是停止内分泌治疗的指征
有些治疗是根据反馈原理设计的#
凡激素水平低者均需替代治疗
- 嗜铬细胞瘤手术前的药物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经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大量补液及积极补碱后,神志转清,但很快又进入昏迷状态。此时应如何处理 ( )ATD(抗甲状腺药物)维持治疗的总疗
-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控制多尿最适宜的药物是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的理想控制值是有关希恩综合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恶露不尽的病因病机是( )垂体加压素水剂
油剂鞣酸加压素(长效尿崩停)
去氨加压素(弥凝)#
氢氯噻
- 理中丸的君药是( )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下列方剂中,可用来治疗月经先期的是(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干姜
茯苓解毒敛疮#
活血止痛
清热利尿
化瘀止血
祛痰止咳补中益气汤#
清经散#
两地汤#
- 患者,男性,52岁,因库欣(Cushing)综合征接受一侧肾上腺全切,另一侧次全切手术5年,因高血压,低血钾,肥胖再次就诊,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库欣(Cushing)综合征复发。病人有慢性心衰史2年,应首先选择的治疗是诊断闭经最有意
- 有关胰岛素的使用下列哪项不正确 ( )碘剂治疗甲亢用于以下哪组情况女性,24岁,诊为糖尿病5年,进行性听力下降3年,近2个月来肌肉酸痛,明显无力;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所有接受大中型手术的1型糖尿病患者均需使
- 肾上腺皮质腺瘤致柯兴氏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下列选项中,与不寐的发病有关的是(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溴隐亭
双氯苯二氯乙烷
赛庚啶肝郁#
心脾亏虚#
胆怯#
表邪入里
痰热内盛#
- 颅脑损伤引起的尿崩症常用哪种药脉象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主病可能是( )氢氯噻嗪
去氨加压素
卡马西平
垂体后叶素水剂#
氯璜丙脲气滞血瘀#
血少#
伤精#
亡阴#
湿盛
-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下列组合中,哪几项正确的? ( )由下丘脑分泌并储存于神经垂体的激素诊断体质性矮小症
了解IGF-1的水平
鉴别诊断下丘脑疾病与垂体疾病
了解生长激素在外周的脂溶作用
了解生长激素分
- 关于糖耐量减低的描述正确的是 ( )IGT是糖尿病的一个亚型
IGT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
IGT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是糖尿病的必经过程
IGT的及早检出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IGT是指空
- 痈在湿热火毒证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
痛如鸡啄
纳呆口苦
壮热不退
局部中软应指
-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相关,有研究表明进食以下哪些饮食与血尿酸浓度及痛风患病率的降低相关( )下列哪项不是诊断甲亢性心脏病的标准 ( )血浆或血清的血糖较全血血糖高"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
- Addison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临床上可以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的疾病包括不引起呼吸深快的是心悸病证中常见脉象有( )皮肤色素变淡
胃肠道症状
代谢障碍
全身皮肤色素加深#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皮